第339章(1 / 3)
周疏宁问:“嗯?什么事?”
长孙清明道:“近日朝中上下纷纷猜测,朕会给我那宝贝大孙子封一个什么爵位。阿宁有什么意见?”
周疏宁想了想,问道:“皇上怎么想的?”
长孙清明如实道:“姜放平定南昭与西戎,是天大的功劳,自当封王。不过他定是不能越过你去,朕便想封他为二字郡王。”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亲王一般是一个字,类似骁王威王还有周疏宁的宁王。
两个字的是郡王,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兰陵王。
想到兰陵王这个封号,周疏宁突然眼睛一亮,说道:“姜放,也喜欢戴一个虎头面具,以威慑敌军。听说他在攻打西戎时,敌军看到他的虎头面具便吓破了胆。我有一首兰陵王入阵曲,便是写兰陵王戴着面具骁勇善战的故事。皇上既然有意要封姜放为郡王,不如便以兰陵为封号,赐他环京封地,也取名兰陵如何?”
长孙清明喃声念了念:“兰陵王,好,好名字!那便依阿宁的话,就封姜放为兰陵王。”
第463章 绝世妖后与祸国王妃
经过了十天的跋涉,姜放果然急行军回到了京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恨不得快马加鞭赶回来。
姜放在西疆的时候便听说了周疏宁回归的事,虽然心下仍是生疑,可他就是坚信自家表姐回来了。
不论任何事,发生在表姐身上,那都是不奇怪的。
施子秋也十分笃定:“就是他回来了,我能感觉到。”
说完他摸了摸小腹,已经许久没有共情的虚假孕肚突然在腹间盘桓,而且里面似有活物在动,这大概就是阿宁之前提过的共情式胎动。
姜放打赢后便马不停蹄的拔营回京,留了几万大军在边境,全都交给了大胡子兄弟。
越是近京了越是着急,尤其是还剩最后一天路程的时候,大家都想扎营休息一天第二天再入京。
结果姜放实在等不得,与施子秋一人骑一匹马,连夜便入了城。
踩浆糊扬起四蹄跑的飞快,施子秋的马儿也不差,都是难得一见的千里良驹。
直至来到人尽皆知的宁王府,一问才知道,宁王殿下进宫了。
姜放和施子秋又改道去了皇宫,直到入了宫,他们才觉得这跟一场梦一样。
区区一年多的时间,阿宁生了孩子,铲除了飞煞门,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又收服了南昭和东淳,如今西疆战事亦休,北辽肉眼可见的会归顺。
天下归一,国泰民安,河清海晏,这正是他们挥枪而战的目的。
姜放也顾不上什么礼法不礼法了,拉着施子秋也没等大太监通传,直接便入了河清殿,远远的便看到周疏宁只着中衣,披着长孙清明的外袍等在那里。
四人两两相对,一时间竟都说不出话来,时间就仿佛静止了一般,情感却在这大大的宫殿里充沛的仿佛装不下。
最终还是周疏宁先打破了寂静:“我说,要不咱们……说点儿什么?”
施子秋也终于开口道:“我竟觉得,什么都不必说。你回来了,我们便继续我们以往的生活。你不回来,我们便抱着你的信念,继续活下去。”
周疏宁勾唇一笑:“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怎么舍得不回来?我的朋友,我的家人,全都留在这儿。如果我走了,那也太不仗义了。”
仗义二字,周疏宁从来不挂到嘴边,但他做的却都是仗义的事。
长孙清明在他身后拥住他,仿佛一个粘人的宝宝,他到现在都未从失而复得的快乐中走出来。
姜放和施子秋十分理解,换成是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返回顶部↑
长孙清明道:“近日朝中上下纷纷猜测,朕会给我那宝贝大孙子封一个什么爵位。阿宁有什么意见?”
周疏宁想了想,问道:“皇上怎么想的?”
长孙清明如实道:“姜放平定南昭与西戎,是天大的功劳,自当封王。不过他定是不能越过你去,朕便想封他为二字郡王。”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亲王一般是一个字,类似骁王威王还有周疏宁的宁王。
两个字的是郡王,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兰陵王。
想到兰陵王这个封号,周疏宁突然眼睛一亮,说道:“姜放,也喜欢戴一个虎头面具,以威慑敌军。听说他在攻打西戎时,敌军看到他的虎头面具便吓破了胆。我有一首兰陵王入阵曲,便是写兰陵王戴着面具骁勇善战的故事。皇上既然有意要封姜放为郡王,不如便以兰陵为封号,赐他环京封地,也取名兰陵如何?”
长孙清明喃声念了念:“兰陵王,好,好名字!那便依阿宁的话,就封姜放为兰陵王。”
第463章 绝世妖后与祸国王妃
经过了十天的跋涉,姜放果然急行军回到了京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恨不得快马加鞭赶回来。
姜放在西疆的时候便听说了周疏宁回归的事,虽然心下仍是生疑,可他就是坚信自家表姐回来了。
不论任何事,发生在表姐身上,那都是不奇怪的。
施子秋也十分笃定:“就是他回来了,我能感觉到。”
说完他摸了摸小腹,已经许久没有共情的虚假孕肚突然在腹间盘桓,而且里面似有活物在动,这大概就是阿宁之前提过的共情式胎动。
姜放打赢后便马不停蹄的拔营回京,留了几万大军在边境,全都交给了大胡子兄弟。
越是近京了越是着急,尤其是还剩最后一天路程的时候,大家都想扎营休息一天第二天再入京。
结果姜放实在等不得,与施子秋一人骑一匹马,连夜便入了城。
踩浆糊扬起四蹄跑的飞快,施子秋的马儿也不差,都是难得一见的千里良驹。
直至来到人尽皆知的宁王府,一问才知道,宁王殿下进宫了。
姜放和施子秋又改道去了皇宫,直到入了宫,他们才觉得这跟一场梦一样。
区区一年多的时间,阿宁生了孩子,铲除了飞煞门,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又收服了南昭和东淳,如今西疆战事亦休,北辽肉眼可见的会归顺。
天下归一,国泰民安,河清海晏,这正是他们挥枪而战的目的。
姜放也顾不上什么礼法不礼法了,拉着施子秋也没等大太监通传,直接便入了河清殿,远远的便看到周疏宁只着中衣,披着长孙清明的外袍等在那里。
四人两两相对,一时间竟都说不出话来,时间就仿佛静止了一般,情感却在这大大的宫殿里充沛的仿佛装不下。
最终还是周疏宁先打破了寂静:“我说,要不咱们……说点儿什么?”
施子秋也终于开口道:“我竟觉得,什么都不必说。你回来了,我们便继续我们以往的生活。你不回来,我们便抱着你的信念,继续活下去。”
周疏宁勾唇一笑:“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怎么舍得不回来?我的朋友,我的家人,全都留在这儿。如果我走了,那也太不仗义了。”
仗义二字,周疏宁从来不挂到嘴边,但他做的却都是仗义的事。
长孙清明在他身后拥住他,仿佛一个粘人的宝宝,他到现在都未从失而复得的快乐中走出来。
姜放和施子秋十分理解,换成是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