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2 / 3)
周疏宁:……你才是茄子精,你们全家都是茄子精。
皇后还在一旁与几个妃嫔交口称赞着长孙清明与周疏宁的般配,这时门外却传来了太监的唱喝:“皇上驾到!”
众人立即起身,按照位份站成一排,齐齐迎接圣驾:“臣妾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每次听到大家山呼万岁,周疏宁就想笑,自己无心的一句话,如今成了皇宫里例行的规矩。
皇帝看上去也特别高兴,他一看到周疏宁和长孙清明,脸上的笑意更盛,开口赞道:“这两套吉服穿在你们身上,让朕想到了朕和言暖大婚的场景。当年约莫也是和你们差不多的……哦,是和宁安差不多的年纪。清明你是大龄未婚,朕当初还一度担心你会终身不娶。这下好了,了结了朕的一块心病。”
周疏宁挑眉看了一眼长孙清明:听到没有,你爹都说你大龄剩男。
皇帝朗声对众妃嫔道:“众爱妃也都平身吧,都赐座,朕今天高兴,愿与你们同乐。”
众妃嫔们齐声高呼:“谢万岁。”
大家又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皇后一脸喜色的上前道:“皇上,你看他们多般配啊,我和余贵妃商议,想将大婚之日定于下个月初十,皇上以为如何?”
一直坐在那里未发一言的余贵妃:……这事儿我什么时候说过?
但一直被皇后淫威压制着的余贵妃敢怒不敢言,也只是在皇帝看过来的时候傻笑一声。
皇帝听罢点了点头:“虽然仓促了些,但婚事么,自然是越快给他们办了越好,朕有些着急抱孙子了。”
在众皇子里,只有二皇子长孙清晗已经结婚生子,皇长孙却并不受皇帝的重视。
如今长孙清晗表面上已死,妻儿也已发配北疆,并贬为庶民,皇孙相当于无。
倒也可以理解,皇帝想早日抱孙子的念头。
长孙清明可能是担心周疏宁有压力,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小声道:“别听父皇的,我们在一起开心就好了。”
周疏宁的心里却想着别的事,其实皇孙什么的,也不是不行。
此时的中宫一派喜气洋洋,所有人都沉浸在太子和太子妃即将大婚的喜悦中。
却突然响起一阵阵响彻天际的擂鼓声,从宫外的大昭狱,径直传入了中宫。
众妃嫔听到这阵阵擂鼓声均是一怔,皇后的唇角噙上笑意,表面上却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是谁这么没长眼色,在这个时候敲鸣冤鼓?”
没错,这鼓声正是大昭狱的鸣冤鼓。
在剧情的开端,周疏宁曾和长孙清明一起配合让人敲过一次。
这个时候有人来敲鸣冤鼓,周疏宁的心瞬间便微沉了一下,小声道:“为什么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长孙清明缓缓点头:“巧了,我也有。”
皇帝倒是没看出有什么异样,只道:“鸣冤鼓每个月都有,自有大昭狱狱卿来处理,皇后不必为此心忧。”
皇后缓缓躬身,笑道:“万岁爷说的是,今日天大地大,太子和太子妃的大婚最大。若是两位新人没有异议,那我便按照这个制式,继续让司衣局赶工了?”
长孙清明看向周疏宁,周疏宁开口道:“没有异议,多谢皇后娘娘操劳。”
皇后一副欣喜的模样:“这哪是什么操劳,清明就是我亲儿,我为他操劳也是喜悦的。”
就连皇帝都是一阵恍惚,仿佛原本那个温婉贤淑识大体,又万事只为长孙清明考虑的皇后又回来了。
谁料下一刻,皇后的贴身宫女便匆忙跑来在皇后耳边说了一句什么,皇后的脸色瞬间就变了:“胡闹!怎么可能?太子妃就在眼前,哪儿来的真正的太子妃?” ↑返回顶部↑
皇后还在一旁与几个妃嫔交口称赞着长孙清明与周疏宁的般配,这时门外却传来了太监的唱喝:“皇上驾到!”
众人立即起身,按照位份站成一排,齐齐迎接圣驾:“臣妾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每次听到大家山呼万岁,周疏宁就想笑,自己无心的一句话,如今成了皇宫里例行的规矩。
皇帝看上去也特别高兴,他一看到周疏宁和长孙清明,脸上的笑意更盛,开口赞道:“这两套吉服穿在你们身上,让朕想到了朕和言暖大婚的场景。当年约莫也是和你们差不多的……哦,是和宁安差不多的年纪。清明你是大龄未婚,朕当初还一度担心你会终身不娶。这下好了,了结了朕的一块心病。”
周疏宁挑眉看了一眼长孙清明:听到没有,你爹都说你大龄剩男。
皇帝朗声对众妃嫔道:“众爱妃也都平身吧,都赐座,朕今天高兴,愿与你们同乐。”
众妃嫔们齐声高呼:“谢万岁。”
大家又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皇后一脸喜色的上前道:“皇上,你看他们多般配啊,我和余贵妃商议,想将大婚之日定于下个月初十,皇上以为如何?”
一直坐在那里未发一言的余贵妃:……这事儿我什么时候说过?
但一直被皇后淫威压制着的余贵妃敢怒不敢言,也只是在皇帝看过来的时候傻笑一声。
皇帝听罢点了点头:“虽然仓促了些,但婚事么,自然是越快给他们办了越好,朕有些着急抱孙子了。”
在众皇子里,只有二皇子长孙清晗已经结婚生子,皇长孙却并不受皇帝的重视。
如今长孙清晗表面上已死,妻儿也已发配北疆,并贬为庶民,皇孙相当于无。
倒也可以理解,皇帝想早日抱孙子的念头。
长孙清明可能是担心周疏宁有压力,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小声道:“别听父皇的,我们在一起开心就好了。”
周疏宁的心里却想着别的事,其实皇孙什么的,也不是不行。
此时的中宫一派喜气洋洋,所有人都沉浸在太子和太子妃即将大婚的喜悦中。
却突然响起一阵阵响彻天际的擂鼓声,从宫外的大昭狱,径直传入了中宫。
众妃嫔听到这阵阵擂鼓声均是一怔,皇后的唇角噙上笑意,表面上却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是谁这么没长眼色,在这个时候敲鸣冤鼓?”
没错,这鼓声正是大昭狱的鸣冤鼓。
在剧情的开端,周疏宁曾和长孙清明一起配合让人敲过一次。
这个时候有人来敲鸣冤鼓,周疏宁的心瞬间便微沉了一下,小声道:“为什么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长孙清明缓缓点头:“巧了,我也有。”
皇帝倒是没看出有什么异样,只道:“鸣冤鼓每个月都有,自有大昭狱狱卿来处理,皇后不必为此心忧。”
皇后缓缓躬身,笑道:“万岁爷说的是,今日天大地大,太子和太子妃的大婚最大。若是两位新人没有异议,那我便按照这个制式,继续让司衣局赶工了?”
长孙清明看向周疏宁,周疏宁开口道:“没有异议,多谢皇后娘娘操劳。”
皇后一副欣喜的模样:“这哪是什么操劳,清明就是我亲儿,我为他操劳也是喜悦的。”
就连皇帝都是一阵恍惚,仿佛原本那个温婉贤淑识大体,又万事只为长孙清明考虑的皇后又回来了。
谁料下一刻,皇后的贴身宫女便匆忙跑来在皇后耳边说了一句什么,皇后的脸色瞬间就变了:“胡闹!怎么可能?太子妃就在眼前,哪儿来的真正的太子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