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3)
老头拭了拭眼角的泪,老老实实的回答:“也才卖了两天,得了七八十文,卖的倒是不错的,几乎都能卖完。多少换了两三斤肉,小孙子也算能吃上奶了。”
周疏宁点了点头,看到周疏宏鬼鬼祟祟的躲在后面,一副要趁机溜走的模样。
他假装没看到,继续问老伯:“那您不觉得做豆腐辛苦吗?”
都说这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起早贪黑不说,单单是磨豆腐这个活儿,便颇需要一把子体力。
老头却摇了摇头:“锅都揭不开了,还怕什么苦?莫说这点苦,再难的时候我去死人堆里扒拉能穿的衣裳,回来浆洗浆洗,也能御寒。北疆百姓向来难,咱们生来便是吃苦的。”
周疏宁却嘲讽般的笑了,说道:“没有人生来便是吃苦的,只是天道不公罢了。”
老头和周围卖豆腐的众穷苦摊贩纷纷看向周疏宁,便听周疏宁接着道:“老伯,您不用害怕。我不会报官,也不会收了您的豆腐。我还要告诉您,往后啊,您想怎么卖豆腐便怎么卖豆腐,想做多少便做多少。只要能卖掉,卖不掉也没关系,做成臭豆腐照样是道美食。您还可以教亲朋好友一起做,让豆腐走进千家万户,人人都能靠着做豆腐的手艺养家糊口。”
老头听罢怔愣在了当场,他不敢相信的问道:“真……真的?”
周疏宁答:“自然是真的!我乐得家家户户都能靠着咱们周氏做豆腐的手艺吃饱饭,只要大家勤劳肯干,好日子终究会来的。”
老头直接跪到了地上,跟着身后的一众小摊贩也跟着跪了下来。
周疏宁吓了一跳,上前扶起这个,那个又跪下了,扶起那个,这个又跪了下来。
嘴里都说着感谢的话:“谢谢周姑娘,谢谢在世活神仙,谢谢圣母娘娘……”
周疏宁:……后面那个就算了,圣母不是什么好词儿啊!
不过他现在只觉得自己老牛逼了,可能再在去乐山一趟,大佛都得站起来让他坐在那儿。
但他不后悔这么做,只无奈道:“大家不要再跪我了,若是有人想知道豆腐怎么做更好吃,便去宁安豆腐厂参观。我会跟那边的管事说,只要你们不打扰工人们工人便好。”
众人纷纷表示不会打扰,一定安安静静的看,绝不给宁安字号的工人添麻烦。
周疏宁从京城回来后,只觉得这个周字不好,便把所有的字号都改成了宁安。
大牛也十分引以为傲,便在边上帮腔道:“我家姑娘真是菩萨心肠,若是换个人,就不知道怎么追究了。”
众人表示的确如此,毕竟在北疆,人若想有个糊口的本事,真的太难了。
周疏宁挥手道:“好了,大家都散了吧!”
众人渐渐退去,不远处一直停着的马车也缓缓动了,车内关内侯点着茶炉品着香茗,茶桌上还摆了一张舆图。
对面有一名身穿白衣的英俊男子,忍不住开口赞道:“这世间竟有这样无私奉献的奇女子,也是让人惊叹。”
此人正是当年因夺嫡之争归隐田园的皇帝幼弟长孙璟,后被封为璟王,是名正言顺的一字亲王。
和关内侯交好,这俩人一个闲散慵懒,一个浪荡江湖,可以说是臭味相投。
关内侯给长孙璟倒了一杯茶,说道:“这人你认识。”
长孙璟皱眉:“我认识?不可能,若是我能有幸认识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一点印象都没有。”
关内侯答:“她就是你那已故侄儿长孙清明的嫡妃,周疏窈。”
长孙璟的脸上瞬间露出惊讶之色:“是有些眼熟……只是我听说那周疏窈,颇有几分德不配位的意思。宫中不少人盛传,皇后选太子妃的眼光不好。只论美色才情,不论贤德品性。如今看来,倒是那些人看走了眼。”
关内侯笑了笑:“何止是看走了眼啊,慢慢你就知道了。这位太子妃,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返回顶部↑
周疏宁点了点头,看到周疏宏鬼鬼祟祟的躲在后面,一副要趁机溜走的模样。
他假装没看到,继续问老伯:“那您不觉得做豆腐辛苦吗?”
都说这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起早贪黑不说,单单是磨豆腐这个活儿,便颇需要一把子体力。
老头却摇了摇头:“锅都揭不开了,还怕什么苦?莫说这点苦,再难的时候我去死人堆里扒拉能穿的衣裳,回来浆洗浆洗,也能御寒。北疆百姓向来难,咱们生来便是吃苦的。”
周疏宁却嘲讽般的笑了,说道:“没有人生来便是吃苦的,只是天道不公罢了。”
老头和周围卖豆腐的众穷苦摊贩纷纷看向周疏宁,便听周疏宁接着道:“老伯,您不用害怕。我不会报官,也不会收了您的豆腐。我还要告诉您,往后啊,您想怎么卖豆腐便怎么卖豆腐,想做多少便做多少。只要能卖掉,卖不掉也没关系,做成臭豆腐照样是道美食。您还可以教亲朋好友一起做,让豆腐走进千家万户,人人都能靠着做豆腐的手艺养家糊口。”
老头听罢怔愣在了当场,他不敢相信的问道:“真……真的?”
周疏宁答:“自然是真的!我乐得家家户户都能靠着咱们周氏做豆腐的手艺吃饱饭,只要大家勤劳肯干,好日子终究会来的。”
老头直接跪到了地上,跟着身后的一众小摊贩也跟着跪了下来。
周疏宁吓了一跳,上前扶起这个,那个又跪下了,扶起那个,这个又跪了下来。
嘴里都说着感谢的话:“谢谢周姑娘,谢谢在世活神仙,谢谢圣母娘娘……”
周疏宁:……后面那个就算了,圣母不是什么好词儿啊!
不过他现在只觉得自己老牛逼了,可能再在去乐山一趟,大佛都得站起来让他坐在那儿。
但他不后悔这么做,只无奈道:“大家不要再跪我了,若是有人想知道豆腐怎么做更好吃,便去宁安豆腐厂参观。我会跟那边的管事说,只要你们不打扰工人们工人便好。”
众人纷纷表示不会打扰,一定安安静静的看,绝不给宁安字号的工人添麻烦。
周疏宁从京城回来后,只觉得这个周字不好,便把所有的字号都改成了宁安。
大牛也十分引以为傲,便在边上帮腔道:“我家姑娘真是菩萨心肠,若是换个人,就不知道怎么追究了。”
众人表示的确如此,毕竟在北疆,人若想有个糊口的本事,真的太难了。
周疏宁挥手道:“好了,大家都散了吧!”
众人渐渐退去,不远处一直停着的马车也缓缓动了,车内关内侯点着茶炉品着香茗,茶桌上还摆了一张舆图。
对面有一名身穿白衣的英俊男子,忍不住开口赞道:“这世间竟有这样无私奉献的奇女子,也是让人惊叹。”
此人正是当年因夺嫡之争归隐田园的皇帝幼弟长孙璟,后被封为璟王,是名正言顺的一字亲王。
和关内侯交好,这俩人一个闲散慵懒,一个浪荡江湖,可以说是臭味相投。
关内侯给长孙璟倒了一杯茶,说道:“这人你认识。”
长孙璟皱眉:“我认识?不可能,若是我能有幸认识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一点印象都没有。”
关内侯答:“她就是你那已故侄儿长孙清明的嫡妃,周疏窈。”
长孙璟的脸上瞬间露出惊讶之色:“是有些眼熟……只是我听说那周疏窈,颇有几分德不配位的意思。宫中不少人盛传,皇后选太子妃的眼光不好。只论美色才情,不论贤德品性。如今看来,倒是那些人看走了眼。”
关内侯笑了笑:“何止是看走了眼啊,慢慢你就知道了。这位太子妃,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