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 / 3)
黛玉却很理解,说道“就按照常规出书的流程就好,宝姐姐不用刻意照顾我们。这已经是我和云妹妹改过三次的了,内容应当不会再有变动,宝姐姐可以以这个为最终本。”
湘云也道“这本书只有十几万字,还是简短了些。林姐姐说,若是喜欢的人多,我们再续写就是了。”
“你们都是文苑的当家人,既然咱们有现成的作者,正好将文苑的印刷工坊扩大了,以后你们写的东西越来越多,咱们也不愁印不出来了!”宝钗笑道。
“正是这样!林姐姐以后定会成为一代文豪的!”湘云拍手笑道。
黛玉却戳了下湘云的鼻尖,打趣道“云丫头就是二代文豪了?”
“我无所谓一代二代的,只要可以写文章,写出来有人看我就心满意足了!”湘云双手叉腰,又笑道。
“不止出书呢!以后将这故事排成戏也可以啊!”宝钗很快想到了这里。
“这更好了!逢年过节时,咱们就可以点几出自己写的戏了!老太太和太太们却不知情,实在太好玩了!”湘云忍不住开始想演戏的事了。
“八字还没一撇,就想到那么远了?”黛玉打趣湘云道。
“自然是要未雨绸缪的!依我说宝姐姐还应当多屯一些纸墨,万一咱们的书一出来,洛阳纸贵了,到时再急着去买就来不及了!”湘云又道。
“宝姐姐快把她拉回来吧!湘云的脑子已经跑远了,我可追不上了!”黛玉叹道。
此时却听得探春轻拍了一下桌子,口中念道“真难为她想的!怎么这样的绝境也有办法脱身!”
“又疯了一个!”黛玉指着探春,实在忍不住,笑软在了宝钗怀里。
*
王熙凤既和宝钗议定了去南洋的事,就派人先出发探路,自己打算在金陵过了年再动身。
宝钗和王熙凤各出了两万两,算作是她们两个的产业。只是王熙凤出力更多,宝钗便要求分账时四六分比较合适。王熙凤虽然无所谓多少,只是既然合伙做生意,这些条款是应当有个书面证据的。
贾政从宝钗处得知了王熙凤的计划,他心里却有一个别的想法。就和王夫人去见了王熙凤,自己私下里和她说了情况,又嘱咐了一些事,将自己所知道当时的航线和南洋的情况都告诉了王熙凤。
尤觉得不够,贾政又好好盘算了一遍船只远航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有当地人做生意的习惯,细细写到纸上交给了王熙凤。
“一定带几个咱们这里的厨子去,怕到了那边既吃不惯,还容易生病。”贾政也不忘叮嘱这些小事。
看王熙凤很认真地应了,又嘱咐道“我说的那件事也不强求。你若能遇到便留心打听打听,只是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意图。这个我想你这样聪明,自然也不会有问题的。”
王
熙凤却笑道“姑妈你看看,我去一趟南洋,姑父就有这么多话要说。若日后探春该出阁了,不知道姑父要说几车话呢!”
“你姑父也是担心你走这么远的路,你可千万记在心里,时时谨慎才好”王夫人自然也很不放心王熙凤,自己也开始叮嘱了。
贾政又嘱咐平儿道“你姑娘有时性子急,难免冲动易怒,你在身边时时记得提醒她”
虽然这些话宝钗黛玉探春等人也都嘱咐过了,可是平儿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都很认真地听了并记在了心里。
王熙凤心里还记挂着尤氏,又和贾政王夫人说了这事。
“我听说宁府里大哥哥闹了点事,只怕日后不好收场呢!”
贾政却道“迟早的事,只是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王熙凤听了贾政的话,自然更是心惊,忙道“大嫂子也无依无靠的,我们俩好了一场,若真的出了事,我却顾不上看顾她,还想麻烦姑父和姑妈帮忙”
“本来就是应该的,你却当做一件事来说。”王夫人也道,她并没有听懂贾政说的事是否严重,只以为王熙凤是让她平日里照看尤氏罢了。 ↑返回顶部↑
湘云也道“这本书只有十几万字,还是简短了些。林姐姐说,若是喜欢的人多,我们再续写就是了。”
“你们都是文苑的当家人,既然咱们有现成的作者,正好将文苑的印刷工坊扩大了,以后你们写的东西越来越多,咱们也不愁印不出来了!”宝钗笑道。
“正是这样!林姐姐以后定会成为一代文豪的!”湘云拍手笑道。
黛玉却戳了下湘云的鼻尖,打趣道“云丫头就是二代文豪了?”
“我无所谓一代二代的,只要可以写文章,写出来有人看我就心满意足了!”湘云双手叉腰,又笑道。
“不止出书呢!以后将这故事排成戏也可以啊!”宝钗很快想到了这里。
“这更好了!逢年过节时,咱们就可以点几出自己写的戏了!老太太和太太们却不知情,实在太好玩了!”湘云忍不住开始想演戏的事了。
“八字还没一撇,就想到那么远了?”黛玉打趣湘云道。
“自然是要未雨绸缪的!依我说宝姐姐还应当多屯一些纸墨,万一咱们的书一出来,洛阳纸贵了,到时再急着去买就来不及了!”湘云又道。
“宝姐姐快把她拉回来吧!湘云的脑子已经跑远了,我可追不上了!”黛玉叹道。
此时却听得探春轻拍了一下桌子,口中念道“真难为她想的!怎么这样的绝境也有办法脱身!”
“又疯了一个!”黛玉指着探春,实在忍不住,笑软在了宝钗怀里。
*
王熙凤既和宝钗议定了去南洋的事,就派人先出发探路,自己打算在金陵过了年再动身。
宝钗和王熙凤各出了两万两,算作是她们两个的产业。只是王熙凤出力更多,宝钗便要求分账时四六分比较合适。王熙凤虽然无所谓多少,只是既然合伙做生意,这些条款是应当有个书面证据的。
贾政从宝钗处得知了王熙凤的计划,他心里却有一个别的想法。就和王夫人去见了王熙凤,自己私下里和她说了情况,又嘱咐了一些事,将自己所知道当时的航线和南洋的情况都告诉了王熙凤。
尤觉得不够,贾政又好好盘算了一遍船只远航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有当地人做生意的习惯,细细写到纸上交给了王熙凤。
“一定带几个咱们这里的厨子去,怕到了那边既吃不惯,还容易生病。”贾政也不忘叮嘱这些小事。
看王熙凤很认真地应了,又嘱咐道“我说的那件事也不强求。你若能遇到便留心打听打听,只是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意图。这个我想你这样聪明,自然也不会有问题的。”
王
熙凤却笑道“姑妈你看看,我去一趟南洋,姑父就有这么多话要说。若日后探春该出阁了,不知道姑父要说几车话呢!”
“你姑父也是担心你走这么远的路,你可千万记在心里,时时谨慎才好”王夫人自然也很不放心王熙凤,自己也开始叮嘱了。
贾政又嘱咐平儿道“你姑娘有时性子急,难免冲动易怒,你在身边时时记得提醒她”
虽然这些话宝钗黛玉探春等人也都嘱咐过了,可是平儿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都很认真地听了并记在了心里。
王熙凤心里还记挂着尤氏,又和贾政王夫人说了这事。
“我听说宁府里大哥哥闹了点事,只怕日后不好收场呢!”
贾政却道“迟早的事,只是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王熙凤听了贾政的话,自然更是心惊,忙道“大嫂子也无依无靠的,我们俩好了一场,若真的出了事,我却顾不上看顾她,还想麻烦姑父和姑妈帮忙”
“本来就是应该的,你却当做一件事来说。”王夫人也道,她并没有听懂贾政说的事是否严重,只以为王熙凤是让她平日里照看尤氏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