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裘智思忖半晌,问道:“你能劝皇兄让我们补考吗?”
朱永贤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没问题。不过,皇兄说他下午要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我若是当着百官的面提议,肯定不能像平时那样撒娇耍赖,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
裘智嘴角微微上扬,朝男友招了招手,示意朱永贤靠近些,低声道:“这还不容易,我教你。”
他和赵泉意学了这么久,多少也学会了些官场上的门道,关键时刻,几句场面话还是能应付过去的。
下午,紫宸殿内,朱永鸿召集了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以及朝中重臣,商议贡院杀人案的后续处理。话题才起了个头,李通便匆匆进来禀告:“陛下,燕王殿下来了。”
朱永鸿知道弟弟去而复返,多半是为了乡试补考一事,忙命人将他请了进来。
朱永贤步入殿内,恭敬行礼:“参见皇兄。”
朱永鸿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免礼。”随即吩咐戴权:“给燕王殿下看座。”
朱永贤平日里极少参与朝政,与朝臣们交往不多。即便出席祭祀或宴会,亦是身居前列,因此大半文武不知他的长相。
温阳今日看到朱永贤,心中不由一惊,对方正是前几日在贡院抱走裘智的那个人。
他是进士出身,脑子不笨,瞬间明白了二人的关系。再联想到赵泉意自从担任主考官后那副如履薄冰的模样,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自觉窥破皇家秘事,他顿感后背发凉,连忙低下头,不敢再多看一眼。
殿中群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朱永贤一时插不上话,心急如焚,听着众人七嘴八舌,椅子上仿佛生了钉子一般,坐立难安,频频向朱永鸿使眼色。
朱永鸿见状,微微一笑,和颜悦色地问道:“燕王怎么看这件事?”
赵泉意心中暗暗腹诽:他能怎么看?还不是取决于裘智怎么看。
王太傅对朱永贤的性子颇为熟悉,知道燕王一向不理政务,此刻见皇上竟向他询问意见,不由得微微一怔,心中奇怪,这种事问朱永贤,岂不是白问?
他是朱永鸿的老师,虽是亲信,但朱永鸿实在不好意思和老师说弟弟和裘智的事,因此尚不清楚朱永贤有了个军师。
朱永贤起身准备回话,朱永鸿却摆了摆手,道:“坐下说吧。”
朱永贤深吸一口气,回忆着裘智教他的话,缓缓开口道:“臣弟听说,贡院内发生惨案后,有学子上前查看,出手相助。这些学子虽身处险境,却仍心怀正义,实属难得。”
赵泉意看朱永贤睁着眼睛说瞎话,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在心里暗道:那是去帮忙的吗?分明是去看热闹的!
新任国子监祭酒何敬恩与詹家有亲,一听朱永贤的话,便知他是在为考生们说话。
他急忙打断道:“燕王此言差矣!那群学生不过是有好事之心,跑去围观罢了。即便有人真有心施以援手,但贡院纪律森严,考生应当谨守规矩,岂容他们肆意妄为?”
朱永贤刚才说有人拔刀相助,心里想着的就是裘智,一听何敬恩竟如此贬低爱人,瞬间破功,维持不住自己端庄的形象,拍案而起,怒声道:“你胡说!”
别人怎么想的他不知道,但裘智确实是去帮忙的。虽然未能救回死者,但他勘察了现场,确定了死亡时间和死因,尽可能在帮李尧彪找凶手。
朱永鸿轻咳一声,提醒弟弟注意仪态。
朱永贤却毫不收敛,凶巴巴地瞪了何敬恩一眼,理直气壮地说道:“儒家五常以仁为首。圣人有云:仁,爱人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他对读书没兴趣,但身边之人个个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耳濡目染十几年,多少也学了些皮毛。再加上刚才临时抱佛脚,跟着裘智背了几句,此刻说起来倒也流畅自如。
“考生们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报效朝廷,抚恤黎民。若见有人倒地,却因纪律森严而怕受牵连,无动于衷,如此毫无仁爱之心,怎对得起圣人教导?将来做官,又怎会爱民如子?”
何敬恩原本以为朱永贤不学无术,没想到他竟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朱永贤乘胜追击,继续道:“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顾自身得失,不顾友爱大义,与小人有何区别?”
何敬恩被对方说得无言以对,脸色涨红,半晌说不出话来。 ↑返回顶部↑
朱永贤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没问题。不过,皇兄说他下午要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我若是当着百官的面提议,肯定不能像平时那样撒娇耍赖,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
裘智嘴角微微上扬,朝男友招了招手,示意朱永贤靠近些,低声道:“这还不容易,我教你。”
他和赵泉意学了这么久,多少也学会了些官场上的门道,关键时刻,几句场面话还是能应付过去的。
下午,紫宸殿内,朱永鸿召集了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以及朝中重臣,商议贡院杀人案的后续处理。话题才起了个头,李通便匆匆进来禀告:“陛下,燕王殿下来了。”
朱永鸿知道弟弟去而复返,多半是为了乡试补考一事,忙命人将他请了进来。
朱永贤步入殿内,恭敬行礼:“参见皇兄。”
朱永鸿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免礼。”随即吩咐戴权:“给燕王殿下看座。”
朱永贤平日里极少参与朝政,与朝臣们交往不多。即便出席祭祀或宴会,亦是身居前列,因此大半文武不知他的长相。
温阳今日看到朱永贤,心中不由一惊,对方正是前几日在贡院抱走裘智的那个人。
他是进士出身,脑子不笨,瞬间明白了二人的关系。再联想到赵泉意自从担任主考官后那副如履薄冰的模样,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自觉窥破皇家秘事,他顿感后背发凉,连忙低下头,不敢再多看一眼。
殿中群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朱永贤一时插不上话,心急如焚,听着众人七嘴八舌,椅子上仿佛生了钉子一般,坐立难安,频频向朱永鸿使眼色。
朱永鸿见状,微微一笑,和颜悦色地问道:“燕王怎么看这件事?”
赵泉意心中暗暗腹诽:他能怎么看?还不是取决于裘智怎么看。
王太傅对朱永贤的性子颇为熟悉,知道燕王一向不理政务,此刻见皇上竟向他询问意见,不由得微微一怔,心中奇怪,这种事问朱永贤,岂不是白问?
他是朱永鸿的老师,虽是亲信,但朱永鸿实在不好意思和老师说弟弟和裘智的事,因此尚不清楚朱永贤有了个军师。
朱永贤起身准备回话,朱永鸿却摆了摆手,道:“坐下说吧。”
朱永贤深吸一口气,回忆着裘智教他的话,缓缓开口道:“臣弟听说,贡院内发生惨案后,有学子上前查看,出手相助。这些学子虽身处险境,却仍心怀正义,实属难得。”
赵泉意看朱永贤睁着眼睛说瞎话,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在心里暗道:那是去帮忙的吗?分明是去看热闹的!
新任国子监祭酒何敬恩与詹家有亲,一听朱永贤的话,便知他是在为考生们说话。
他急忙打断道:“燕王此言差矣!那群学生不过是有好事之心,跑去围观罢了。即便有人真有心施以援手,但贡院纪律森严,考生应当谨守规矩,岂容他们肆意妄为?”
朱永贤刚才说有人拔刀相助,心里想着的就是裘智,一听何敬恩竟如此贬低爱人,瞬间破功,维持不住自己端庄的形象,拍案而起,怒声道:“你胡说!”
别人怎么想的他不知道,但裘智确实是去帮忙的。虽然未能救回死者,但他勘察了现场,确定了死亡时间和死因,尽可能在帮李尧彪找凶手。
朱永鸿轻咳一声,提醒弟弟注意仪态。
朱永贤却毫不收敛,凶巴巴地瞪了何敬恩一眼,理直气壮地说道:“儒家五常以仁为首。圣人有云:仁,爱人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他对读书没兴趣,但身边之人个个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耳濡目染十几年,多少也学了些皮毛。再加上刚才临时抱佛脚,跟着裘智背了几句,此刻说起来倒也流畅自如。
“考生们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报效朝廷,抚恤黎民。若见有人倒地,却因纪律森严而怕受牵连,无动于衷,如此毫无仁爱之心,怎对得起圣人教导?将来做官,又怎会爱民如子?”
何敬恩原本以为朱永贤不学无术,没想到他竟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朱永贤乘胜追击,继续道:“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顾自身得失,不顾友爱大义,与小人有何区别?”
何敬恩被对方说得无言以对,脸色涨红,半晌说不出话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