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12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牛氏欺软怕硬,自是不敢再去。
  而那人牙子,原就是各处做生意,后来便去了旁出,牛氏也再找寻不到,只时不时地去张家寻麻烦。
  自然,这些都是后话。
  且有关张耀生和牛氏之事,许多人也觉得这夫妇两个皆是罪有应得,不宜多提,只渐渐将其淡忘。
  过了年,开了春儿,这天便一日日的暖和了起来。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处处都有着春日的明媚。
  李忠安来宋景韫家中越发频繁。
  来寻江米夏商议作坊之事。
  年前的摸底和年后的忙碌,县城周边的几个村子陆续开办了一些作坊。
  齐家村的粉条作坊,陆家庄的烧砖窑,葛家村的织布作坊……
  这些作坊陆续步入正轨,收益也都颇为可观,且这些作坊采取的解释集体股份制,赚得的收益皆是要分给村中各户。
  因此,村中各户皆是做事十分尽心尽力,而做事认真,这作坊的生意也就更好。
  一个良性的循环!
  自然了,现如今村中能如此,未来更有大笔银子赚,在各个村子看来,皆是因为李忠安的缘故,各村的里正皆是代表各村的村民,陆续到县衙去送自家作坊里做出的东西,以示感谢。
  而李忠安,将这些东西收下来后,则是原封不动地转送到了江米夏这里。
  缘由自然是因为这些全都得益于江米夏,并非是他这个县令的功劳。
  面对李忠安送来的这些,江米夏便也没有推辞,只尽数收了下来。
  粉条嘛,太多,吃不完,除了自家吃的,给江家村的一些,给县城中的街坊四邻分上一分,其余的,则是送给了文德书院。
  文德书院起初推辞,但在得知这些是村民百姓的心意时,岳山长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些东西,特地让书院的厨房做了猪肉炖粉条,让文德书院的学生多吃一些,以此督促他们用功读书,待考取功名为官之后,为民谋福。
  分完粉条,江米夏开始分布匹。
  还是这样的安排,不过有一部分,江米夏又送回到了县衙。
  李忠安会意,只将这些布匹暂且存放着,以备冬日若是过于寒冷时,有布匹可以发放给灾民御寒。
  安置好了布匹问题,接下来是板砖……
  哦不,是青砖。
  江米夏思来想去的,觉得这东西实在是没有地方分,最终只是着人尽数捐赠到附近的寺庙之中,帮着修建上山时的阶梯。
  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个把月,院中种植的牡丹开了花。
  花开的大而艳,在园中成片成片,宛若云霞一般,好看无比。
  江米夏让珠翠采摘了一些花瓣,晒干后制作成香包,挂在床边儿,这样的话睡觉时也能闻到浓郁无比的牡丹香。
  珠翠见江米夏喜欢牡丹花,便自己琢磨着尝试去做了一些牡丹饼。
  牡丹饼的馅儿是牡丹花的花瓣儿配着红豆做的,吃起来软软糯糯,香香甜甜的,江米夏觉得滋味极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