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53节(2 / 4)
这边商量好,到了吃完晌午饭后,江有成便领着朱永武去寻江正信说道建瓷窑的事儿。
在村子里头建窑是大事儿,往后饶不得要麻烦村子里头的人,遇到什么事儿时,也得让村中里正帮忙出头,是得跟里正报备商量一下的。
而对于朱永武想着建瓷窑烧瓷的事儿,江正信先是惊讶,接着是喜出望外。
还是那个理儿,这村子里头,单单是凭种田断断是不成的,得有那有出息的人,往后整个村子说话才能硬气。
这建瓷窑的事儿要是能忙活起来,先不说这朱永武和江有成两家能赚钱,要是顺利,能办的大的话,朱永武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得雇人做活,得招学徒……
这不是江家村发村的机会吗?
江正信心里头跟明镜儿一般看的透彻,对这件事是举双手赞成,更是放了话出来,“银钱上的事儿,有你有成叔在,我就不多说了,到是这人手上头,官府的手续上头,但凡需要我这儿帮忙的,你别客气,尽管提。”
朱永武听江正信这么说,心中是又惊又喜。
先前在朱家村,因为他家中有瓷窑,能烧瓷赚钱的缘故,整个朱家村的人都恨不得盯上来,尤其是朱家村的里正,更是变着法儿的寻由头来收钱。
各种巧立名目的税钱,各样的保护费,甚至还要嫌他家的瓷窑日夜的烧着火,嫌烟火气太浓重,也要他家出钱补偿村子里头。
第81章 我要跟你一起睡
更别提什么村子里头祠堂翻新,修路修桥什么的,更是以他家赚钱的缘故,要求他们家里头要多出一些钱。
朱永武对这些事儿厌烦,但长此以往地,却也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不妥,甚至觉得全天下的村子都是如此。
富庶被人仇。
可眼下江家村好像完全不同,里正和气的不能再和气,是巴不得你多赚钱,最好能带着全村出息,而不是一味的想着从你口袋里头拿钱出来。
朱永武觉得,在江家村安家,真的是安对了!
江正信如此热情和善,朱永武也是连声道谢,“能落户到咱们江家村,也是托了咱们全村人的福,等着瓷窑建了起来,若是一切顺利,我一定……”
后面的话,朱永武哽咽着说不出来。
江正信却是明白他的意思,只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意思,叔明白,你有这份心就成,也不必挂在嘴边上一直说,这人发达了,能提携同村人是情分,可不提携,却也是本分,算不得什么错处。”
“可你若是一直挂在嘴边说,时日长了,旁人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的话,对你和旁人都不好,总的来说,你能有这份心,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江正信也是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管理江家村也有几近二十年的时间,别管是村子里头的事情,还是听说的旁的村子里头的事儿,也是知道、遇到过类似的。
这凡事儿,一定要做的多,说的少才行。
尤其是这事是未来才能发生的事情,更得慎言。
“我明白,我明白。”朱永武知道江正信也是为了自己好,连连点头应声。
三个人又说道了会儿有关建瓷窑的事儿,等傍晚时才散场。
第二天时,各自便忙碌起来。
江正信帮着处理建瓷窑需要的一些文书手续类东西,江有成筹备着采购建瓷窑的材料,人工什么的,朱永武则是绘制瓷窑的图纸,开始在地上比划着都建多大的瓷窑,都需要那些辅助性的房屋。
而后,在江正信和江有成的发动下,整个江家村的人都忙活了起来。
忙着帮朱永武盖房屋,忙着建瓷窑。
建房屋跟着村子里头的规矩走,既然是村中的村民,便只管了晌午饭和茶水,不收工钱,义务帮忙。 ↑返回顶部↑
在村子里头建窑是大事儿,往后饶不得要麻烦村子里头的人,遇到什么事儿时,也得让村中里正帮忙出头,是得跟里正报备商量一下的。
而对于朱永武想着建瓷窑烧瓷的事儿,江正信先是惊讶,接着是喜出望外。
还是那个理儿,这村子里头,单单是凭种田断断是不成的,得有那有出息的人,往后整个村子说话才能硬气。
这建瓷窑的事儿要是能忙活起来,先不说这朱永武和江有成两家能赚钱,要是顺利,能办的大的话,朱永武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得雇人做活,得招学徒……
这不是江家村发村的机会吗?
江正信心里头跟明镜儿一般看的透彻,对这件事是举双手赞成,更是放了话出来,“银钱上的事儿,有你有成叔在,我就不多说了,到是这人手上头,官府的手续上头,但凡需要我这儿帮忙的,你别客气,尽管提。”
朱永武听江正信这么说,心中是又惊又喜。
先前在朱家村,因为他家中有瓷窑,能烧瓷赚钱的缘故,整个朱家村的人都恨不得盯上来,尤其是朱家村的里正,更是变着法儿的寻由头来收钱。
各种巧立名目的税钱,各样的保护费,甚至还要嫌他家的瓷窑日夜的烧着火,嫌烟火气太浓重,也要他家出钱补偿村子里头。
第81章 我要跟你一起睡
更别提什么村子里头祠堂翻新,修路修桥什么的,更是以他家赚钱的缘故,要求他们家里头要多出一些钱。
朱永武对这些事儿厌烦,但长此以往地,却也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不妥,甚至觉得全天下的村子都是如此。
富庶被人仇。
可眼下江家村好像完全不同,里正和气的不能再和气,是巴不得你多赚钱,最好能带着全村出息,而不是一味的想着从你口袋里头拿钱出来。
朱永武觉得,在江家村安家,真的是安对了!
江正信如此热情和善,朱永武也是连声道谢,“能落户到咱们江家村,也是托了咱们全村人的福,等着瓷窑建了起来,若是一切顺利,我一定……”
后面的话,朱永武哽咽着说不出来。
江正信却是明白他的意思,只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意思,叔明白,你有这份心就成,也不必挂在嘴边上一直说,这人发达了,能提携同村人是情分,可不提携,却也是本分,算不得什么错处。”
“可你若是一直挂在嘴边说,时日长了,旁人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的话,对你和旁人都不好,总的来说,你能有这份心,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江正信也是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管理江家村也有几近二十年的时间,别管是村子里头的事情,还是听说的旁的村子里头的事儿,也是知道、遇到过类似的。
这凡事儿,一定要做的多,说的少才行。
尤其是这事是未来才能发生的事情,更得慎言。
“我明白,我明白。”朱永武知道江正信也是为了自己好,连连点头应声。
三个人又说道了会儿有关建瓷窑的事儿,等傍晚时才散场。
第二天时,各自便忙碌起来。
江正信帮着处理建瓷窑需要的一些文书手续类东西,江有成筹备着采购建瓷窑的材料,人工什么的,朱永武则是绘制瓷窑的图纸,开始在地上比划着都建多大的瓷窑,都需要那些辅助性的房屋。
而后,在江正信和江有成的发动下,整个江家村的人都忙活了起来。
忙着帮朱永武盖房屋,忙着建瓷窑。
建房屋跟着村子里头的规矩走,既然是村中的村民,便只管了晌午饭和茶水,不收工钱,义务帮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