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3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着嘿嘿笑了笑,“娘子,我的心思你怎么都猜得到?你可真是我肚子里头的蛔虫。”
  江米夏,“……”
  大可不必这么夸奖!
  回去之后,江有成和宋景韫便开始试着编防水的囊箧。
  有了编不漏水竹筐的经验,这囊箧编起来的时候,在边角处费了些时间,其他的大都轻车熟路,很快编好了一个。
  为了方便书生们用,江米夏让刘氏直接把背带一并都给缝制好,编织了进去。
  背带是用细密针脚缝制的宽布条,背着绝对不勒肩膀,且江米夏专门设计成了可以调解的肩带,这样无论高矮胖瘦,都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的长度来调解。
  等编够了七个囊箧,江米夏和江有成,宋景韫三人,再次去了县城,一路寻到了文德书院。
  文德书院是县城的一个书院,并非官学,但也颇为有名,是几个乡绅商户一并捐赠的银钱,建了这么一个书院。
  书院请的先生德高望重,连带着束脩也比寻常书院也便宜许多,尤其若是家中贫寒且读书优异者,不但不收束脩,连饭食衣裳都由书院免费提供。
  在这里读过书的人,大都受过书院的恩惠,待功成名就之后,也都慷慨解囊,资助一二。
  这般多年后,文德书院声名在外,许多人对其十分敬重,且读书人也以能够在文德书院读书为荣。
  哪怕那些在县学中领着禀食的秀才,也时常来文德书院这里来讨教学问。
  江有成知道文德书院的名声,这会儿来的时候,心里头是忐忑不安的,总感觉自己这样的农家人,真是不该来这种地界。
  宋景韫懵懵懂懂,知道的东西不多,倒没有这般的压力,只觉得这文德书院附近颇为清静,周围的树木也是郁郁葱葱,给人一种祥和安宁之感,觉得十分舒服。
  江米夏则是一门心思的想着打开这防水囊箧的销路,这会儿只拎着那些东西径直到了书院门口,问人打听这康宜年是否在书院。
  文德书院名声响亮,招生严格,在这里读书的人并不算多,大都彼此相识,即便不够熟悉的,也知道姓名。
  有人来寻康宜年的事儿不过转了几个人,便到了康宜年的耳中,康宜年也是急匆匆到了书院门口。
  江米夏见人来的速度倒快,福了一福,“康郎君要的囊箧我们已经编好了,康郎君看看?”
  康宜年看那囊箧编的十分精巧,连背带都缝制的十分平整,便背在身上试了试。
  “不错,分量不重,大小也合适。”
  “虽说在家就已经装水试过了,不过今日我也特地备了一桶水过来,康郎君试一试这防水的效果?”江米夏说话间拿起了水瓢。
  “江娘子既是敢这般,这东西肯定不会差的。”康宜年拿了钱袋子,给江米夏结钱。
  他这次,要三个,有两个是给好友的。
  上次给了一百文,这会儿给了江米夏一两的银子,江米夏拿了两小串钱找给他。
  康宜年还要回去读书,并没有过多停留,背了一个,左右手各自拎了一个,往书院走。
  第58章 心疼(求月票)
  书生长年读书写字,身子骨不如寻常做体力活的强壮,这会儿拿着这些东西,虽不算特别吃力,却也是用尽了力气,走的有些慢。
  且这身上背着,手中提着囊箧的模样,引得周围人有些讶异,忍不住上前询问,“康兄这是做什么,怎么买了这么多囊箧?”
  “是啊,平日里不是都有囊箧用么,怎的又要费银子去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