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2 / 3)
昔娘子笑起来:“以往的人听完这首,多多少少会替词中女子落下几滴泪,再问我这女子最后如何了,公子就不好奇?”
徐遗蹙眉:“‘零落栖此处。’这已经是答案了。”
昔娘子不语,抬头望向天空,自她来这揽云楼,每每从这里看去都能见到一片白云寂然不动,无论风吹,不管雨落,它始终在这陪着她。
这揽云楼干脆叫锁云楼好了。
“是啊,此处即是她的归宿。”昔娘子低下头,看向稳坐不动的徐遗,像是在说笑话一般,“还有人把我当成这词中女子,想要挑开这层纱幔带我走,承诺不让我与这女子一样。倘若她真的需要别人怜惜,又怎会甘愿栖在此处呢,公子说是不是?”
“我非女子,亦不能想。不过要问也应当问她本人,旁人再如何解读也是徒劳猜测。”
昔娘子低眉敛愁,释然道:“说的极是,我想她今后大概会安心的罢。”
“在下有一事相问,还请昔娘子告知。”
“公子请说。”
徐遗反复研读最后那几句唱词,道:“敢问这首曲子是何人填词?”
“是我填的,怎么了?”
“只是觉得有些熟悉,昔娘子是否读过张熙岱的《弃琼台》?”
昔娘子点头,念出那句:“‘何凄凄?敢凄凄。再把高楼住。’”
“是这句。”
“这句词,公子可知说的是什么吗?”
徐遗岂会不知,这是张熙岱一生所著诗文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这首让人抓住他言语讥讽朝廷官员有结党营私之嫌、暗嘲当今官家为政不勉的错处,从此贬黜不得入京。
后来张熙岱的词便离不开揽云楼了,揽云楼的一切成了他的倾听者和诉说者。
昔娘子又慢慢说道:“这首曲子我唱了多年,唱给无数人听过,但听懂的也只有张知县和公子二人而已。那在公子眼里张知县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遗恳切:“想来张知县敢在前程有望之时,能义无反顾为有冤者鸣不平,才至一生仕途坎坷,高志难落,却也不曾起过攀附之心。这份孤勇,在下佩服。”
昔娘子再次触动,幽幽道:“有冤者,至今仍有冤,也让为他说话的人成了有冤者……”
徐遗正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昔娘子便微微欠身:“公子要找的东西就在这纱幔背后。”
清丽的人影缓步离去,徐遗等到看不见昔娘子的身影才挑开纱幔走进去,靠墙的长案上摆着一本诗稿。
徐遗快步走近拿起它,一页页翻看。
第一页便是那首《弃琼台》,后面还详细记录这首词背后的那桩沈家大案,而昔娘子便是里面失了双亲的女儿。
贵筵岂知吃饭苦,有心者下琼台,难依明主。狡计饱肥肚。
常有恨泪浇筷著,又有浊水埋忠骨。何凄凄?敢凄凄。再把高楼住。
《弃琼台》后,多是正言不讳地痛骂当朝种种弊政,骂地方官员苛捐杂税鱼肉百姓,骂韩骞与吕信二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世人都道张兄痴山爱水,却不知这首首血泪之后的至诚盼切之心呐。”
齐复与徐遗站在张熙岱的墓前祭拜,墓碑上已爬满青苔,四周有青草覆盖,生机盎然。头顶树枝如伞倾下,可挡风雨,可阻飘雪。
墓边不远处的河水于昼夜间不断流过,水声清透,水面澄澈见底,游鱼自由四窜。 ↑返回顶部↑
徐遗蹙眉:“‘零落栖此处。’这已经是答案了。”
昔娘子不语,抬头望向天空,自她来这揽云楼,每每从这里看去都能见到一片白云寂然不动,无论风吹,不管雨落,它始终在这陪着她。
这揽云楼干脆叫锁云楼好了。
“是啊,此处即是她的归宿。”昔娘子低下头,看向稳坐不动的徐遗,像是在说笑话一般,“还有人把我当成这词中女子,想要挑开这层纱幔带我走,承诺不让我与这女子一样。倘若她真的需要别人怜惜,又怎会甘愿栖在此处呢,公子说是不是?”
“我非女子,亦不能想。不过要问也应当问她本人,旁人再如何解读也是徒劳猜测。”
昔娘子低眉敛愁,释然道:“说的极是,我想她今后大概会安心的罢。”
“在下有一事相问,还请昔娘子告知。”
“公子请说。”
徐遗反复研读最后那几句唱词,道:“敢问这首曲子是何人填词?”
“是我填的,怎么了?”
“只是觉得有些熟悉,昔娘子是否读过张熙岱的《弃琼台》?”
昔娘子点头,念出那句:“‘何凄凄?敢凄凄。再把高楼住。’”
“是这句。”
“这句词,公子可知说的是什么吗?”
徐遗岂会不知,这是张熙岱一生所著诗文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这首让人抓住他言语讥讽朝廷官员有结党营私之嫌、暗嘲当今官家为政不勉的错处,从此贬黜不得入京。
后来张熙岱的词便离不开揽云楼了,揽云楼的一切成了他的倾听者和诉说者。
昔娘子又慢慢说道:“这首曲子我唱了多年,唱给无数人听过,但听懂的也只有张知县和公子二人而已。那在公子眼里张知县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遗恳切:“想来张知县敢在前程有望之时,能义无反顾为有冤者鸣不平,才至一生仕途坎坷,高志难落,却也不曾起过攀附之心。这份孤勇,在下佩服。”
昔娘子再次触动,幽幽道:“有冤者,至今仍有冤,也让为他说话的人成了有冤者……”
徐遗正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昔娘子便微微欠身:“公子要找的东西就在这纱幔背后。”
清丽的人影缓步离去,徐遗等到看不见昔娘子的身影才挑开纱幔走进去,靠墙的长案上摆着一本诗稿。
徐遗快步走近拿起它,一页页翻看。
第一页便是那首《弃琼台》,后面还详细记录这首词背后的那桩沈家大案,而昔娘子便是里面失了双亲的女儿。
贵筵岂知吃饭苦,有心者下琼台,难依明主。狡计饱肥肚。
常有恨泪浇筷著,又有浊水埋忠骨。何凄凄?敢凄凄。再把高楼住。
《弃琼台》后,多是正言不讳地痛骂当朝种种弊政,骂地方官员苛捐杂税鱼肉百姓,骂韩骞与吕信二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世人都道张兄痴山爱水,却不知这首首血泪之后的至诚盼切之心呐。”
齐复与徐遗站在张熙岱的墓前祭拜,墓碑上已爬满青苔,四周有青草覆盖,生机盎然。头顶树枝如伞倾下,可挡风雨,可阻飘雪。
墓边不远处的河水于昼夜间不断流过,水声清透,水面澄澈见底,游鱼自由四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