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3 / 4)
韩刘氏的娘家更绝,把她接回娘家,没多久送了张和离书过来,听说又嫁了个老头。
韩大柱整日里病病歪歪,要死不活躺在床上,他家名声坏了,连饭都吃不上,没有人愿意嫁给他。
韩家就剩韩大柱韩老大韩老太三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继,只得把祖屋卖了,在山脚下搭了间草棚,开了亩荒地,向朱大勇学着种豆子。
眼下的景况,比当初韩三嫂带离开家时还不如。
要是那位大老爷真要找他们麻烦,他们只有一条命,大老爷看得上,就拿去。
第220章
忠勇侯并不想找他们麻烦。
毕竟,当年是韩老头救了宁若兰,对她十分尊敬,使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忠勇侯只跟着顾云朗到了韩子文一家在山脚下的小屋,见他们远离村民居住,又是一阵伤痛。
听到顾云朗说他的大孙子被推下山,差点丧命,三个小孩饿得皮包骨头,把忠勇侯心疼得不行。
自己的孩子们在这里受罪 ,他在家里却山珍海味,锦衣玉食。
他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
顾云朗见他脸色不对,忙安慰他:“幸好小文后来脑子变清楚了,日子也好过起来,要不然也没钱去京城。”
又把住在屋里的朱大勇介绍给忠勇侯。
看到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知道小文兄妹离家前过得确实不错,忠勇侯才稍微安心。
他命人将韩老太唤来,带他到了宁若兰的墓地。
当初韩老头还在的时候,每年清明都会带着韩老三来给宁若兰上坟。
自从韩老三出了意外,韩老头去世之后,墓地再没有人打理,已经破败得不像样,差点找不到。
忠勇侯叫下人将墓地收拾一番,自己亲自上前烧纸上香,打算回去和韩家人相认后,便带着他们一块回来,将宁若兰的骨骸迁回纪家的祖坟。
他唤来朱大勇,给了他一百两银子,让他时时照看墓地。
在青州县盘桓两天,一切事情办妥,忠勇侯便归心似箭,急着回京,要和亲人相认。
顾云朗替他把了脉,答应下来。
他的心病已除,又有了希望,再得顾云朗精心调理,身体比来时要壮实许多,坚持到京城不成问题。
回去的路上,顾云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知了忠勇侯,将他和韩子文的事儿声情并茂地说了一遍。
只说得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在他的讲述中,他对小文的感情,一点不亚于忠勇侯对宁若兰,此生只愿和小文相守。
忠勇侯亲自见过青山村的情况,知道小文和顾云朗两人是朝夕相处的情谊,非常理解。
不能和爱人生活痛苦滋味,他也深有体会。
而且和顾云朗相处的这段时间,知道他是一个重情义,有担当的好孩子,完全可以托付终生。
不过他没有一口答应,这只是顾云朗的一面之词,谁知道小文是个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
韩大柱整日里病病歪歪,要死不活躺在床上,他家名声坏了,连饭都吃不上,没有人愿意嫁给他。
韩家就剩韩大柱韩老大韩老太三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继,只得把祖屋卖了,在山脚下搭了间草棚,开了亩荒地,向朱大勇学着种豆子。
眼下的景况,比当初韩三嫂带离开家时还不如。
要是那位大老爷真要找他们麻烦,他们只有一条命,大老爷看得上,就拿去。
第220章
忠勇侯并不想找他们麻烦。
毕竟,当年是韩老头救了宁若兰,对她十分尊敬,使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忠勇侯只跟着顾云朗到了韩子文一家在山脚下的小屋,见他们远离村民居住,又是一阵伤痛。
听到顾云朗说他的大孙子被推下山,差点丧命,三个小孩饿得皮包骨头,把忠勇侯心疼得不行。
自己的孩子们在这里受罪 ,他在家里却山珍海味,锦衣玉食。
他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
顾云朗见他脸色不对,忙安慰他:“幸好小文后来脑子变清楚了,日子也好过起来,要不然也没钱去京城。”
又把住在屋里的朱大勇介绍给忠勇侯。
看到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知道小文兄妹离家前过得确实不错,忠勇侯才稍微安心。
他命人将韩老太唤来,带他到了宁若兰的墓地。
当初韩老头还在的时候,每年清明都会带着韩老三来给宁若兰上坟。
自从韩老三出了意外,韩老头去世之后,墓地再没有人打理,已经破败得不像样,差点找不到。
忠勇侯叫下人将墓地收拾一番,自己亲自上前烧纸上香,打算回去和韩家人相认后,便带着他们一块回来,将宁若兰的骨骸迁回纪家的祖坟。
他唤来朱大勇,给了他一百两银子,让他时时照看墓地。
在青州县盘桓两天,一切事情办妥,忠勇侯便归心似箭,急着回京,要和亲人相认。
顾云朗替他把了脉,答应下来。
他的心病已除,又有了希望,再得顾云朗精心调理,身体比来时要壮实许多,坚持到京城不成问题。
回去的路上,顾云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知了忠勇侯,将他和韩子文的事儿声情并茂地说了一遍。
只说得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在他的讲述中,他对小文的感情,一点不亚于忠勇侯对宁若兰,此生只愿和小文相守。
忠勇侯亲自见过青山村的情况,知道小文和顾云朗两人是朝夕相处的情谊,非常理解。
不能和爱人生活痛苦滋味,他也深有体会。
而且和顾云朗相处的这段时间,知道他是一个重情义,有担当的好孩子,完全可以托付终生。
不过他没有一口答应,这只是顾云朗的一面之词,谁知道小文是个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