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看就不好惹。
  乐清:“没有更清楚的照片吗?”
  “没了,拍一张照片,老贵了,不舍得,我们咬咬牙,挤出些钱来,也只够每一届毕业的学生拍一次。”
  乐清试探道,“这学校是国家造的?”
  “不不不,是金玉带着大家伙造起的,她当上阿札的时候还不到十四岁,那么冷的天,冻在河水里挖泥巴,第一次来月事,流得裤子里*头全是血,她自己不晓得,还跟人说笑呢,说这河水暖呼呼的。”
  乐清喉咙梗了好一会,早些年的基建大工程,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充当了苦力,到老了,也落不到多少养老金。“现在国家有钱了,咱们再弄个新的,比这更好看的,外头的学校都刷白漆,锃光瓦亮,多气派。”
  封小明哆嗦着摇头。“这屋子啊,都是当年我们挖泥巴,锯木头,一挑一挑立起来的,怎么舍得…怎么舍得哦。”
  “学校建好了,就能找更多的老师过来,咱们的教育水平才能提升,孩子们才能更多的考出去嘛。”
  乐清好声好气地商量,这一辈的老人,吃过太多的苦,也很难接受新事物,只有用足够的耐心,一点一点去磨才行,寻常道理,他们一下子是接受不了的。
  封小明笑笑。“国家每年给了政策名额,足够用了。”
  怎么够用?一年考出去三个就够了吗?
  乐清正想着怎么劝说,就听着封小明咳嗽,一边咳嗽一边笑。
  “咳咳…你是不是觉得,考上大学一定是件好事?”
  乐清:难道不是么?
  “巫山的孩子,绝大多数没办法适应外面的世界的。”
  乐清背脊一凛,霎时明白了许多事。
  第85章
  空地上插着几根竹竿,不笔直,略微斜斜的倾,杆子长,有韧劲,端头系着油灯,有了重物挂着,灯光隐隐约约在晃,有些晃眼。
  不过空地上这么插着的竹竿,有十好几根,光圈套光圈,那点难受也在热闹中消退了。
  “柴火嘞?”
  “这不就在你脚边!”
  “老三去拿个勺!”
  “别使唤老子,这勺是老子自己愿意拿的!”
  巫山人从不亏待自己的胃,今日一路过来,条件有限,只能吃鸡蛋,难得委屈了一天
  桑绿原以为晚上也会将就的这么一过,毕竟这不大的校园,破的破,坏的坏,漏风的漏风,能有口热茶续上就不错了。
  而此时,在竹竿的间隙,支棱起数口大锅,正咕噜咕噜的冒泡,将铺得满满一层的花椒顶起又落下,隔老远都能嗅到一股麻麻的味道,眼睛不自觉泛酸。
  桑绿揉着眼睛,连忙制止还要往锅里扔花椒束的阿木。“够了够了!是吃菜呢,还是吃花椒呢?”
  阿木在学校犯了错,还处在讨好家长的阶段,一听不让放了,立马就停下,狗腿子似的拎过一旁的大背篓。
  半人高的大背篓,足足有七个,每口锅配备一个,这就是封小明为他们准备的粮食。
  巫山的火锅跟外界不太一样,锅的外沿有一圈延伸出来的六根支脉,支脉端头有一个圆形的大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