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繁星 第213节(1 / 4)
“昂。”陈念安眉毛一挑,“你不知道吧?我很俏的。”
祝繁星呲牙:“神气什么呀?我也很俏的!”
“那是。”趁着周围没人,陈念安往她脸上啄了一口,“我姐国色天香,你看沈之祺就知道了,有那么多美男子臣服在她石榴裙下。”
“讨厌。”祝繁星说,“沈之祺是沈之祺,我是我,沈之祺和谁在一起跟我没关系,我就认准陈念安了。”
陈念安转头看着她,半晌没说话。
祝繁星被他看得心里发毛:“怎么了?我哪儿说错了?”
“这么巧,我也认准祝繁星了。”陈念安说,“不如,咱俩结婚吧?”
“你做梦!”祝繁星叫起来,“你这是求婚吗?太敷衍了,我不会答应的。”
陈念安摆出一副“料事如神”的样子:“好吧,我知道你不想这么早结婚,没事儿,咱们三个好好过日子就行,结不结婚的,就是一张纸,你什么时候想结了,记得和我说,咱俩回钱塘领证。”
祝繁星坏笑:“你才二十四,这么早就想把自己拴住啦?”
陈念安一口应下:“是啊,你知道么,我户口还在外面飘着呢,你也不肯收留我。”
对哦……祝繁星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你现在户口在哪儿?”
陈念安说:“集体户口啊,从a大毕业后,一直没地儿落。”
祝繁星没有犹豫:“这样,下个月回钱塘,咱俩先把证领了,你赶紧把户口迁回来,别挂外面了。”
陈念安愣了一会儿,说:“姐,我开玩笑的。”
“我没和你开玩笑。”祝繁星说,“这事儿你听我的,咱俩先领证,婚礼以后再说,不用大办,我对这些没什么执念,巴不得一切从简。”
陈念安:“……”
——
播了大半个月,九月初,《我究竟是哪家人》终于迎来大结局。
剧集里,快三十岁的邵寻冬已在科技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身边也有了心心相印的爱人,她和姐姐妹妹重新团聚,三人的感情依旧亲密。
站在凌小娟的墓碑前,邵寻冬平静地说:“我不是邵家人,也不是凌家人,更不是程家人。妈,我爱姐姐和妹妹,但我知道,我并不是沈家人。”
“我只代表我自己,我是邵寻冬,我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剧集外,陈念安站在露台上,手里拿着洒水壶,看着天边飞过的一群鸟。
他浅浅地笑着,目光望向南方,那是钱塘的方向。
第191章 第22章咱家孩子出山了,不用我们管……
《哪家人》的爆火让陈念安在编剧圈拥有了姓名,一众在底层苦苦挣扎的小编剧们聚会时聊到他,说他真是走了狗屎运,第一部 编剧作品就成了爆款,从此算是有了代表作。
在钱塘,施元启接受采访时,主动对记者聊起陈念安,说陈念安是他的学生,早在两年多前,他就看过那部《哪家人》剧本的前五集,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好本子,还给陈念安提了不少修改意见。
记者问:“那陈念安后来有来感谢您吗?”
施元启笑着摇头:“没有,当时我想和他一起开发这个项目,可他拒绝了。他毕业后去了北京,后来再也没和我联系过。这个孩子心气比较高,为人呢又有点固执,但他毕竟年轻,缺乏经验,我很担心他在北京闯荡,会碰钉子。”
这则新闻报道引发了两个词条,在热搜上短暂地停留了一会儿。 ↑返回顶部↑
祝繁星呲牙:“神气什么呀?我也很俏的!”
“那是。”趁着周围没人,陈念安往她脸上啄了一口,“我姐国色天香,你看沈之祺就知道了,有那么多美男子臣服在她石榴裙下。”
“讨厌。”祝繁星说,“沈之祺是沈之祺,我是我,沈之祺和谁在一起跟我没关系,我就认准陈念安了。”
陈念安转头看着她,半晌没说话。
祝繁星被他看得心里发毛:“怎么了?我哪儿说错了?”
“这么巧,我也认准祝繁星了。”陈念安说,“不如,咱俩结婚吧?”
“你做梦!”祝繁星叫起来,“你这是求婚吗?太敷衍了,我不会答应的。”
陈念安摆出一副“料事如神”的样子:“好吧,我知道你不想这么早结婚,没事儿,咱们三个好好过日子就行,结不结婚的,就是一张纸,你什么时候想结了,记得和我说,咱俩回钱塘领证。”
祝繁星坏笑:“你才二十四,这么早就想把自己拴住啦?”
陈念安一口应下:“是啊,你知道么,我户口还在外面飘着呢,你也不肯收留我。”
对哦……祝繁星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你现在户口在哪儿?”
陈念安说:“集体户口啊,从a大毕业后,一直没地儿落。”
祝繁星没有犹豫:“这样,下个月回钱塘,咱俩先把证领了,你赶紧把户口迁回来,别挂外面了。”
陈念安愣了一会儿,说:“姐,我开玩笑的。”
“我没和你开玩笑。”祝繁星说,“这事儿你听我的,咱俩先领证,婚礼以后再说,不用大办,我对这些没什么执念,巴不得一切从简。”
陈念安:“……”
——
播了大半个月,九月初,《我究竟是哪家人》终于迎来大结局。
剧集里,快三十岁的邵寻冬已在科技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身边也有了心心相印的爱人,她和姐姐妹妹重新团聚,三人的感情依旧亲密。
站在凌小娟的墓碑前,邵寻冬平静地说:“我不是邵家人,也不是凌家人,更不是程家人。妈,我爱姐姐和妹妹,但我知道,我并不是沈家人。”
“我只代表我自己,我是邵寻冬,我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剧集外,陈念安站在露台上,手里拿着洒水壶,看着天边飞过的一群鸟。
他浅浅地笑着,目光望向南方,那是钱塘的方向。
第191章 第22章咱家孩子出山了,不用我们管……
《哪家人》的爆火让陈念安在编剧圈拥有了姓名,一众在底层苦苦挣扎的小编剧们聚会时聊到他,说他真是走了狗屎运,第一部 编剧作品就成了爆款,从此算是有了代表作。
在钱塘,施元启接受采访时,主动对记者聊起陈念安,说陈念安是他的学生,早在两年多前,他就看过那部《哪家人》剧本的前五集,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好本子,还给陈念安提了不少修改意见。
记者问:“那陈念安后来有来感谢您吗?”
施元启笑着摇头:“没有,当时我想和他一起开发这个项目,可他拒绝了。他毕业后去了北京,后来再也没和我联系过。这个孩子心气比较高,为人呢又有点固执,但他毕竟年轻,缺乏经验,我很担心他在北京闯荡,会碰钉子。”
这则新闻报道引发了两个词条,在热搜上短暂地停留了一会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