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走在最前面的是大理寺卿韦同殊。韦同殊进殿后,步履极是凌乱,行礼时差点一下子摔到地上,声音也颤巍巍的:“陛下,先皇尸骨发黑,确实是中了毒!”
  在场的官员俱是一愣,崔瑀虽有准备,但仍是滞在原地,随即,冷冷地看向萧宛烟。
  闭目养神的萧宛烟睁开眼,冷声道:“韦寺卿,别以为哀家不知你同晋王殿下走得近……陛下怎知不是他们合谋起来诬陷哀家。”
  韦同殊连忙行了一礼,颤声道:“太后娘娘,事关先皇,下官断然不敢有半句虚言。”说罢,回头看向跟着入陵的诸位官吏,“陛下不若问问他们,他们这些人,不少和晋王殿下结过仇,他们绝对不会撒谎。”
  的确,为了保证无人隐瞒,这批入陵的官员里崔瑀选了不少崔珩的政敌,亦有不少是自己的心腹。
  他看向绿衣服的年轻官员,道:“林司簿忠诚可靠,朕信得过你,你且说说,父皇的尸骨究竟如何。”
  林司簿恭敬道:“回陛下,韦寺卿所言无虚。”
  萧宛烟微微皱眉,咬紧了唇。
  当年她确实为了让崔瑀早日登基、自己早日获得实权,选择了毒死崔隆裕。但那时用的是慢性的“乌啼霞”,顶多会使血肉发生异变,但绝不会在白骨上留下什么痕迹。
  只有诸如砒霜这等剧毒才会致使尸骨发黑。
  萧子桓慌张道:“陛下,这其中定有什么误解,当年,宛烟如此受宠,怎会毒杀先皇!陛下,不若让臣再派些人去——”
  崔瑀冷哼一声,摇头道:“舅舅派的人,朕信不过。但朕念着母子一场,自不会给太过的处分。至于处分究竟如何……还是交由三司会审定夺。”
  萧宛烟暗自冷笑。三司即指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这三处和萧子桓的关系素来不和,估计也不会给自己什么仁慈的判决,正凝神间,察觉到一道冰冷的目光,一抬眼,便看到崔珩微微上挑的凤眼里含着冷笑。
  此次肯定是他派人动了手脚。
  可为什么他还没死?不是已经断掉了解药么?难不成,是那个跟在旁边的方觉夏研制了出来?
  但看他的面色,却也不像病愈的模样。
  韦同殊又道:“陛下,地宫里还有一封圣旨,或许和当年裴东野的事有关。”
  崔瑀一怔:“圣旨不应该都放在仪制司么?先皇怎会带入地宫?”
  李雨见状,立刻双手把东西呈了上来。崔瑀看了一眼,七年前,崔隆裕似乎的确是用这样一封圣旨命他带金吾卫包围裴府的,没什么异常。
  唯独奇怪的是,父皇说收到了一封匿名官员的密函,密函里明明白白地写着裴东野和禁军私交的证据。但这封密函,他却毫无印象。
  毕竟他当时不过奉命办事而已。
  现下,萧家的事既已尘埃落定,崔瑀也不想关心当年的旧案,便道:“李公公,把这圣旨给七弟拿去。”
  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回到京城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为西边的天空涂上血色。
  晋王府里气氛肃然。
  “微臣不敢隐瞒殿下和王妃,但下官在里面翻了半天,除了圣旨,和裴丞相的事稍微有关一些的,只有这个。”韦同殊把一卷小册呈了上来。
  不是什么密函。
  是文宗临终前的手札。
  裴昭慢慢地翻了一会,每一面都停了很久。翻完后,才发觉韦同殊不知何时离开了书斋。窗外又飘起了雪,窸窸窣窣的雪声,绵密而哀愁。
  手札里记录了文宗如何对阿父从赏识、信任到怀疑、忌惮,称谓也从东野、爱卿变作了裴丞相。直到最后,崔隆裕写道:“所谓密函,诬告而已,漏洞百出……然则罪与无罪,在朕一人……东野无罪,朕何尝不晓,可裴家日渐煊赫,东野又疑宛烟身份,朕实在难安,亦不愿宛烟受人刁难,是以斩其满门。”
  如今来看,政敌的密函究竟到了哪里,似乎已经不大重要。许是在墓穴中受了潮,许是被蛀虫蚕食殆尽……文宗既知是诬告,但还是因为忌惮,为了隐瞒萧宛烟的身份,抄了裴府满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