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2 / 3)
修路一事就这么在朝堂上定了下来,京城以及各个州府也贴出了招标公告。
林家早在林玉山递折子上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准备投标一事。
对于大尹朝的商人而言,承包一段路去修建一条水泥路,这个活大家都想干。
什么是投标,怎样投标,怎么才能中标,等等事情瞬间就在大街小巷掀起一阵阵讨论声。
不少有门路的人开始到林家打听有关消息。
林玉溪本来就挺忙的,即使现在他也已经培养出了不少厉害的管事,可仍旧是很忙。
最近找他的人就更多了些,干脆直接办了个小型酒会,把递了帖子给他的商人好友都邀请来,一起商量修路投标一事。
户部的人不知道怎么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去跟林玉山那边要了张帖子。
于他们而言,林家办的这个酒会,可正好让他们也来拉拉捐款。
林玉溪举办的这个酒会十分成功,投标一事传播得更透彻,户部想要从商人手上获取捐款一事也更加清晰起来。
朝廷最终讨论的结果,还是决定先用三年时间把各个州府之间的官道修好。
至于州府内部的小路,想要修建水泥路的,则由各个州府知府等大臣去负责,朝廷不拨任何款项,也不出人力。
压力再次给到官府和商人们肩上。
最后的投标结果,林家以及另外几家通阳城的富商合作负责通阳城到通往京城岔路口的那段路的硬化。
林家之所以去参与这段路的投标,还是因为通阳城是他们发家的地方。
即使林家现在大多人都搬到了京城,可对于通阳城那个地方,他们的感情还是不一样的。
第355章 【番外4:微服出访】
大尹朝全国动工的日子开始了,农闲在家的老百姓们大都去了离家最近的修路工地干活。
大家都在感叹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不仅家里种上了高产的粮食,农闲时候可以打的零工也越来越多。
最重要的还属打零工基本都是日结的,丝毫不用担心要不到俸禄的情况。
皇帝收到各处暗卫送回来的情报时,看到从官府到百姓,都是一派积极向上的模样,不由得觉得林玉山提出的主意就是好。
想到林玉山,不免又想起尹弈啸和林笑儿。
真不知道这夫妻俩到底去了哪里,要是他们还在,这情景,就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吧。
让宫人去吩咐林玉山三天后城外见,他打算和林玉山微服出访,怎么说也要亲自去看看现在的大尹朝是如何一副模样。
找来太子,把朝中重要的事情全部吩咐下去。
“父皇,您真的要出宫一段时间?真的要亲自去每条修路的地方亲眼看看吗?不如由儿臣代替父皇出去,如此儿臣也好放心一些。”
“无妨,现在朝中上下,也没有什么想要朕性命的人,就算朕真的回不来了,这不是还有太子,太子跟在朕身边学习了这么多年,是时候担起重任了。”
皇帝自己是经历过争夺皇位战争的,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坐上皇位,一直以来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控制住后宫嫔妃生儿子的个数不说,还把除了太子以外的儿子一成年就划了封地,无召不得入京。 ↑返回顶部↑
林家早在林玉山递折子上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准备投标一事。
对于大尹朝的商人而言,承包一段路去修建一条水泥路,这个活大家都想干。
什么是投标,怎样投标,怎么才能中标,等等事情瞬间就在大街小巷掀起一阵阵讨论声。
不少有门路的人开始到林家打听有关消息。
林玉溪本来就挺忙的,即使现在他也已经培养出了不少厉害的管事,可仍旧是很忙。
最近找他的人就更多了些,干脆直接办了个小型酒会,把递了帖子给他的商人好友都邀请来,一起商量修路投标一事。
户部的人不知道怎么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去跟林玉山那边要了张帖子。
于他们而言,林家办的这个酒会,可正好让他们也来拉拉捐款。
林玉溪举办的这个酒会十分成功,投标一事传播得更透彻,户部想要从商人手上获取捐款一事也更加清晰起来。
朝廷最终讨论的结果,还是决定先用三年时间把各个州府之间的官道修好。
至于州府内部的小路,想要修建水泥路的,则由各个州府知府等大臣去负责,朝廷不拨任何款项,也不出人力。
压力再次给到官府和商人们肩上。
最后的投标结果,林家以及另外几家通阳城的富商合作负责通阳城到通往京城岔路口的那段路的硬化。
林家之所以去参与这段路的投标,还是因为通阳城是他们发家的地方。
即使林家现在大多人都搬到了京城,可对于通阳城那个地方,他们的感情还是不一样的。
第355章 【番外4:微服出访】
大尹朝全国动工的日子开始了,农闲在家的老百姓们大都去了离家最近的修路工地干活。
大家都在感叹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不仅家里种上了高产的粮食,农闲时候可以打的零工也越来越多。
最重要的还属打零工基本都是日结的,丝毫不用担心要不到俸禄的情况。
皇帝收到各处暗卫送回来的情报时,看到从官府到百姓,都是一派积极向上的模样,不由得觉得林玉山提出的主意就是好。
想到林玉山,不免又想起尹弈啸和林笑儿。
真不知道这夫妻俩到底去了哪里,要是他们还在,这情景,就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吧。
让宫人去吩咐林玉山三天后城外见,他打算和林玉山微服出访,怎么说也要亲自去看看现在的大尹朝是如何一副模样。
找来太子,把朝中重要的事情全部吩咐下去。
“父皇,您真的要出宫一段时间?真的要亲自去每条修路的地方亲眼看看吗?不如由儿臣代替父皇出去,如此儿臣也好放心一些。”
“无妨,现在朝中上下,也没有什么想要朕性命的人,就算朕真的回不来了,这不是还有太子,太子跟在朕身边学习了这么多年,是时候担起重任了。”
皇帝自己是经历过争夺皇位战争的,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坐上皇位,一直以来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控制住后宫嫔妃生儿子的个数不说,还把除了太子以外的儿子一成年就划了封地,无召不得入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