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3 / 4)
她点着妆匣,叹道:“母亲却比早前在家还严厉许多。”
贾媃给姨娘拿了一根小银钗,姨娘摇头不要。
贾娴道:“咱们家得天家恩旨,多少人盯着,出个一星半点纰漏,御史们岂会轻轻揭过。”
姨娘把镜子放好,看着女儿:“老爷入土,咱们都要过去,千万记得让丫鬟婆子管好嘴巴,别犯大姑娘那回事。”
“太太给大姑娘脸面,只要你孝顺,肯定会给你脸面。”
大姑娘出了那档子事,太太都心宽不责备,十分倚重。
只要不犯事,太太肯定不会让她姑娘吃亏。
贾媃点点头:“姨娘,我知道了。”
第11章
江南盛夏梅雨季,清晨起来,园子里雾蒙蒙湿漉漉一片,倒是不用弄烟雾加湿,就像在仙境中一般。
这宅子原先是前朝哪个王爷建的,皇帝赏给她们住。
既然是赏的,将来肯定有收回去那一天。
想到这一茬,史苗心里没意思起来。
可惜史苗没空赏玩园林景致,还要赶着去贾家祖坟祭拜贾代善。
风和日丽的时候,从早上起来,紧赶慢赶一日也就到了。
奈何天气不好,这几月都在路上,史苗就让人慢慢走,不必急。
天上不时飘起毛毛雨,一队人马慢悠悠,走到城郊一处农庄歇脚。
得了信儿有贵人要下榻,早就有人收拾好屋舍,将人都赶到别处去,庄头上几个农家媳妇穿着干净齐整专门服侍。
史苗心中暗自忖度,江南一带果然富庶,瞧这村民的精神面貌和体态,比一路上见到的人都好。
史苗问她们:“今年雨水多不多?”
领头的一个四五十岁的媳妇答道:
“托老天爷的福气,这几年年景不错,虽有雨水,都合时令,没见大灾大难,总是吃得饱的。”
史苗点点头,能吃饱,这件事对于农户而言,就是一个好年景了。
“这是什么?”
几个姑娘对墙边闲置的一样东西感兴趣起来。
史苗起身,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架纺车。
这东西她也只在影视剧和参观红色景点老区的时候见过。
大同小异,这么多年了,纺车的结构没有大变化。
史苗摸摸贾敏的脑袋,笑道:“这是纺车,你没见过。”
贾敏可不愿意,不服气的摇头:“母亲我见过,农书上有。” ↑返回顶部↑
贾媃给姨娘拿了一根小银钗,姨娘摇头不要。
贾娴道:“咱们家得天家恩旨,多少人盯着,出个一星半点纰漏,御史们岂会轻轻揭过。”
姨娘把镜子放好,看着女儿:“老爷入土,咱们都要过去,千万记得让丫鬟婆子管好嘴巴,别犯大姑娘那回事。”
“太太给大姑娘脸面,只要你孝顺,肯定会给你脸面。”
大姑娘出了那档子事,太太都心宽不责备,十分倚重。
只要不犯事,太太肯定不会让她姑娘吃亏。
贾媃点点头:“姨娘,我知道了。”
第11章
江南盛夏梅雨季,清晨起来,园子里雾蒙蒙湿漉漉一片,倒是不用弄烟雾加湿,就像在仙境中一般。
这宅子原先是前朝哪个王爷建的,皇帝赏给她们住。
既然是赏的,将来肯定有收回去那一天。
想到这一茬,史苗心里没意思起来。
可惜史苗没空赏玩园林景致,还要赶着去贾家祖坟祭拜贾代善。
风和日丽的时候,从早上起来,紧赶慢赶一日也就到了。
奈何天气不好,这几月都在路上,史苗就让人慢慢走,不必急。
天上不时飘起毛毛雨,一队人马慢悠悠,走到城郊一处农庄歇脚。
得了信儿有贵人要下榻,早就有人收拾好屋舍,将人都赶到别处去,庄头上几个农家媳妇穿着干净齐整专门服侍。
史苗心中暗自忖度,江南一带果然富庶,瞧这村民的精神面貌和体态,比一路上见到的人都好。
史苗问她们:“今年雨水多不多?”
领头的一个四五十岁的媳妇答道:
“托老天爷的福气,这几年年景不错,虽有雨水,都合时令,没见大灾大难,总是吃得饱的。”
史苗点点头,能吃饱,这件事对于农户而言,就是一个好年景了。
“这是什么?”
几个姑娘对墙边闲置的一样东西感兴趣起来。
史苗起身,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架纺车。
这东西她也只在影视剧和参观红色景点老区的时候见过。
大同小异,这么多年了,纺车的结构没有大变化。
史苗摸摸贾敏的脑袋,笑道:“这是纺车,你没见过。”
贾敏可不愿意,不服气的摇头:“母亲我见过,农书上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