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外,倭人和海盗数次扰边使得沿海地区不得安宁,海禁旨意减少了这种外部问题,保护沿海百姓的安全。
  海禁主要针对商业活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
  陆虞皱眉道:“海禁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了,你若到了朝堂,必定会有争议。你又不耐应付那些个老大人,这可如何是好?不如你就在明州休息,由我回去,为夫和那些老臣打交道不是一日两日了,有办法对付他们。”
  孙滢暗道:以前那帮老顽固不敢对你不敬,是因为你是次辅,有首辅老大人照应着,他们怕你可能是一方面,但他们更怕你手中的权势。现在你为了陪媳妇,将首辅的官辞了去,只怕回去也难讨到便宜,说不定还会受辱。
  罢了。你这官是因为我不做的,我就替你在皇上面前当一回差。
  孙滢笑看了一眼陆虞:“煜之,我有许久未曾见到母亲了,这次
  说是差事,实则想探望我们的母亲。”
  孙滢现在是钦差大臣,她如果回京,自己就得留在明州替她守着。
  “那你路上小心些。别太急着赶路,如果商讨不出什么结果,你就拖延时间,我就知道了。你别着急,这件差事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完的,慢慢来。”陆虞不厌其烦地交待着。
  孙滢也答应了。
  可能是临近分别,平时沉默寡言的两个人也就变得絮絮叨叨。
  孙滢一个人走水路,很快沿着漕道进了京直奔皇宫,命妙律去镇北侯府报信。皇上仍在御书房见了她。
  皇上一见到她,就将参他的折子丢了过去。
  孙滢打开,一目十行很快看完了,禀道:“自太祖起,倭寇一直像个蟑螂一样困扰着我大夏,臣这次打着经商的名义,其实是为了探清倭人的虚实。况且朝廷不允许私人出海行商,我代表的可是您啊皇上。”
  孙滢说着又将皇上那块“如朕亲临”的牌子拿出来玩味地看了许久,开口道:“臣和陆煜之去了倭人国。他们内斗很严重,分割而治,臣此次回来,是向皇上讨要一份诏书。煜之告诉过臣:倭人在前朝的时候就是我大夏的属臣,前朝有个皇上还给他们分颁过‘倭奴国’,请臣上赐于臣一份诏书,臣和陆虞再次前去倭人国,说服他们有威望德高望重的怀良亲王投效在皇上羽翼之下。”
  皇上哈哈大笑起来,马上命人研墨,当下就写了份诏书。
  诏书言:若尔愿意臣服于大夏并解倭寇之患,则奉表来朝;否则,将遣大军征伐,灭其国,俘其王。
  诏书至时,若臣服则携表朝贡,否则整军自强,保境安民,顺应天意。若仍为寇,朕必遣水师,扬帆远航,直捣其巢擒其国王。此代一行诛,望王深思熟虑。
  孙滢先将诏书看了一遍感觉言辞颇为严厉,不由笑道:“此诏颇有些训斥不懂事的孩童之意,想必那怀良王见了必定以皇上为尊,亲自来朝。”
  皇上哈哈大笑道:“那两千万足够造出一人一把火铳一船装一个红衣大炮。”
  说着又丢给孙滢一本书,名曰:《火龙神器阵法》。
  孙滢随便翻了几页,里面有一章专门是关于红夷大炮的制图,筒内装填石、铅、铁,俗称实心弹。
  孙滢大喜,向皇上进言道:“求皇上给水师赐名。”
  皇上默了片刻,突然目露精光,得意地笑道:“神机营。”
  “神机营,好极了,这名字威武霸气。不若皇上将它写下来,再让武备院制成扁额交由臣带过去,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可。”
  皇上立即挥墨写了“神机营”三个字。
  “好,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厚重雄浑。好名字。臣回去侯府探望老太太,过两个时辰过来取匾。”
  孙滢进了松鹤院,顾老太太正坐在椅子上,她面前放了一个竹编的摇篮,里面有一个小婴孩,眉眼间有三分像陆虞和三爷。
  孙滢忙跪了下去,给老太太行了大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