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00节(2 / 4)
再三感谢了李德裕的慷慨之后,他将它挂在了胸口。
酒席上的气氛更加热烈,李德裕也从怀表入手,讲起大唐如今的种种变化。
悉怛谋听得一脸神往。
其实吐蕃人本来就很向往中原,因为这里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有巧夺天工的技艺,有规矩、有礼仪,吐蕃的很多东西,都是跟大唐学的。
只不过,安史之乱后,双方实力颠倒,吐蕃面对大唐的心态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仰视与向往,演变成了觊觎和掠夺。
但是天兵的出现,让他们不得不退回了原本的位置。
不过对于这些,悉怛谋之前的感受并不明显。维州地处边境,没有天兵往来,他只能从国中发来的各种文书之中,察觉到风向的变化,但却知之不详。
直到现在,从李德裕口中听到大唐的种种变化,他才恍然大悟。
现在的吐蕃已经不是大唐的对手了,可是双方也不可能一直维持现在的平衡。
那不可避免的一战,就在不久的将来。
战争的结果已经不需要去想,现在要考虑的,是他们自身的出路。
接下来的几天,悉怛谋按照流程跟李德裕商量起王锷的事,但他本人的心思早就已经不在这上面了。意识到这一点,李德裕感觉时机成熟了,便向悉怛谋提出了那个大胆的要求。
——要不要带着维州和手下的部众,投奔大唐?
第250章 所有人都忍不住怀疑地看向李吉甫。
跟经历过安史之乱后吐蕃疯狂入侵大唐、国土迅速扩张的时期,开口闭口都是往日荣光的父亲不同,对年轻的悉怛谋来说,印象更深刻的,是镇守西川二十年、打得吐蕃抬不起头的韦皋。
现在的大唐,当然问题重重,可现在的吐蕃,也没好到哪里去。
近些年来,唐蕃边境的冲突之中,大唐占上风的时候反而更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初论洛丹才想要趁回鹘可汗病故、新旧交替之际,出兵西域,再次打出优势。
悉怛谋或许没有看透全局的眼光,去找到一切的源头,可是身在边境的他,却能敏锐地感受到每一丝最细微的风向变化。
赞普和逻些城的贵族们正在让步。
对于那些大人物来说,或许退这一步,只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就像收回胳膊,是为了挥出更有力的一拳。可是在水面之下,那些被风浪惊动的鱼儿却不会去考虑这些。
想要不被风浪卷走,就必须要自谋生路。
悉怛谋不想跟大唐开战,但在王锷选择躲进维州城之后,他就已经没有了选择。
随后赶来的天兵,更让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是维州,或许已经成为了她们手中用来撬动整个吐蕃的工具——历史上的很多大战,不都是从一场小小的冲突开始的吗?
所以他没有选择直接将王锷赶出维州城这个最简单的处理方式,而是邀请天兵的使者入城,就是为了试探她们的想法,以便能做出更合适的应对。
是的,悉怛谋甚至都不敢去想“出路”这两个字,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结果李德裕上来就是大招,打得悉怛谋晕头转向。
这种事不是应该反复试探、拉锯三五个月,明里暗里的条件都谈妥之后,才会公开提出来吗?
不过一转头,看到陪伴在一旁的天兵,他又释然了。天兵高效率的行事风格,悉怛谋早就有所耳闻,如今也算是见识了。 ↑返回顶部↑
酒席上的气氛更加热烈,李德裕也从怀表入手,讲起大唐如今的种种变化。
悉怛谋听得一脸神往。
其实吐蕃人本来就很向往中原,因为这里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有巧夺天工的技艺,有规矩、有礼仪,吐蕃的很多东西,都是跟大唐学的。
只不过,安史之乱后,双方实力颠倒,吐蕃面对大唐的心态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仰视与向往,演变成了觊觎和掠夺。
但是天兵的出现,让他们不得不退回了原本的位置。
不过对于这些,悉怛谋之前的感受并不明显。维州地处边境,没有天兵往来,他只能从国中发来的各种文书之中,察觉到风向的变化,但却知之不详。
直到现在,从李德裕口中听到大唐的种种变化,他才恍然大悟。
现在的吐蕃已经不是大唐的对手了,可是双方也不可能一直维持现在的平衡。
那不可避免的一战,就在不久的将来。
战争的结果已经不需要去想,现在要考虑的,是他们自身的出路。
接下来的几天,悉怛谋按照流程跟李德裕商量起王锷的事,但他本人的心思早就已经不在这上面了。意识到这一点,李德裕感觉时机成熟了,便向悉怛谋提出了那个大胆的要求。
——要不要带着维州和手下的部众,投奔大唐?
第250章 所有人都忍不住怀疑地看向李吉甫。
跟经历过安史之乱后吐蕃疯狂入侵大唐、国土迅速扩张的时期,开口闭口都是往日荣光的父亲不同,对年轻的悉怛谋来说,印象更深刻的,是镇守西川二十年、打得吐蕃抬不起头的韦皋。
现在的大唐,当然问题重重,可现在的吐蕃,也没好到哪里去。
近些年来,唐蕃边境的冲突之中,大唐占上风的时候反而更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初论洛丹才想要趁回鹘可汗病故、新旧交替之际,出兵西域,再次打出优势。
悉怛谋或许没有看透全局的眼光,去找到一切的源头,可是身在边境的他,却能敏锐地感受到每一丝最细微的风向变化。
赞普和逻些城的贵族们正在让步。
对于那些大人物来说,或许退这一步,只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就像收回胳膊,是为了挥出更有力的一拳。可是在水面之下,那些被风浪惊动的鱼儿却不会去考虑这些。
想要不被风浪卷走,就必须要自谋生路。
悉怛谋不想跟大唐开战,但在王锷选择躲进维州城之后,他就已经没有了选择。
随后赶来的天兵,更让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是维州,或许已经成为了她们手中用来撬动整个吐蕃的工具——历史上的很多大战,不都是从一场小小的冲突开始的吗?
所以他没有选择直接将王锷赶出维州城这个最简单的处理方式,而是邀请天兵的使者入城,就是为了试探她们的想法,以便能做出更合适的应对。
是的,悉怛谋甚至都不敢去想“出路”这两个字,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结果李德裕上来就是大招,打得悉怛谋晕头转向。
这种事不是应该反复试探、拉锯三五个月,明里暗里的条件都谈妥之后,才会公开提出来吗?
不过一转头,看到陪伴在一旁的天兵,他又释然了。天兵高效率的行事风格,悉怛谋早就有所耳闻,如今也算是见识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