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渔耕山海间 第36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邱冬至离开沪上,第一次踏足阳海市鹏澳县,是在1958年。
  很多人都以为知青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其实比那更早就有了。
  最早的知青是1956年,去的不是生产队,而一般都是农场。
  邱冬至下乡是在1957年。那时阳海市鹏澳县的长浦公社有个前胜大队、前胜农场。
  前胜农场离海并不近,主要种的是甘蔗,辅种玉米、红薯、木瓜、香蕉等。
  作为知青,邱冬至在这儿参与垦地、劳动,一呆就是五年。
  也是这五年里,他渐渐与前胜大队的本地姑娘田素琴越走越近。
  当时他似乎也没有什么回城的可能性,加上田素琴她爸对他印象很不错,他便索性打算在这里安下家来。
  两人在1961年简单地办了婚事,那年代不可能办啥酒席,也没啥仪式,就把家给成了。
  其实要说是邱冬至入赘到前胜村,也是能说得通的。只不过,田父自己有儿子,用不着招婿上门,他纯粹就是看在女儿特别喜欢邱冬至,而他自己也比较满意邱冬至做自己的女婿。
  然而世事难料的是,成亲才个把月,沪上托人转来了消息。
  邱冬至爷爷凭着自己行医多年积累的多方交情,暗暗争取了好几年,总算替孙子争取到了一个回城的机会。
  虽然只是回城里一个级别不高的小医院当个勤杂工,但怎么说也是回城啊!这种机会可是其他下乡的伙伴们做梦都羡慕不来的。
  “或许那是我一生做得最错的一个决定吧!”回忆到这,邱冬至看了一眼梁自强,叹息了一声……
  第473章 如同一声平地惊雷
  说到底,当年的邱冬至还是太渴望回城了。他犹豫了好久,仍然没舍得放弃这个机会,而田素琴不仅没阻拦,反过来还劝慰他,支持他回城去工作。
  田父倒是拍了桌子,不让他回沪上。至于田素琴的哥嫂,本就待田素琴一般,倒是没说啥。
  最后邱冬至一再发誓,等他在城里稳定下来,尽早就返回阳海来,把田素琴一起接去沪上。
  他是真这么打算的,而且回到沪上后,这个打算从来没变过。
  在医院当勤杂工的一年里,他不仅省下到手的每一分钱,还四处想办法,好让田素琴来沪上之后,也能有点活干。
  然而等他勉强做好了一些准备,一年后重回阳海市,前胜大队的田家一切都变了。
  他压根没想到,就在成亲的那一个月里,田素琴怀上了。1962那年在村里分娩,先是大出血,田素琴没了;娃生下来没奶吃,身体本身也弱,没几天也夭折了。
  田父更是在邱冬至回沪上才几个月之后,就在一场生产事故中走了。田母更不用说,还在田素琴小的时候就没了,连邱冬至都从没见过。
  当邱冬至1962年回到前胜大队,兴冲冲要接田素琴一起去沪上时,田家剩下的只有田素琴的哥哥、嫂子。
  哥嫂一向对他没啥好脸色,现在自然更加不可能同他客气。一番恶声恶气的责骂之后,直接就拿棍子撵人了。
  那一晚邱冬至是在老婆、儿子的坟头睡的。在坟地哭了两天,他只好像个木头人一样,回了沪上。
  后来的十几年里,邱冬至一直安于做一个勤杂工,不求上进,但偏偏又特别着迷于看书,钻研各种医学书籍。在医院所有人的眼里,就如同一个怪物。
  只有邱冬至自己知道,他一直陷入了一个幻想。幻想假如爱人分娩那天他不在沪上,而是陪伴在身边;幻想如果他能够手里有药,一碗药下去,马上止住爱人的产后大出血……
  他本来就有个精于医术的爷爷,算得上是医学世家,再加上那么多年死心眼地专注于钻研止血方面的典籍,想不琢磨点结果出来都不大容易。
  也正是在沪上的时候,遇到了老谢。当时老谢刚从保卫工作中退役,因为见义勇为而受伤,出血不止,邱冬至尝试用自己钻研出来的方式,在危急情况下救了老谢一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