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下就有锦衣书生向钟菁行来,恭恭敬敬向钟菁一礼,“某乃渝州本地徐氏子,家中排行十一,年二十有七,家中略有藏书,亦是爱书。今听闻钟君收集完整史记,心痒难耐,渴望十分,愿以上百藏书供钟君翻阅,只求观史记一遍。”话落,他深深一揖。
  钟菁赶紧扶住他的手,“徐十一郎太过客气了。”
  “钟君……”徐十一郎期待的望着他。钟菁有些犹豫。
  其他人跟着劝,“钟郎,徐十一郎拿上百藏书换阅,很有诚意了。”
  “是啊钟郎,陛下推广价格低廉的纸张和书籍,为的百姓多看书,识文明理,钟郎何不效仿陛下呢。”
  “今日我等皆为见证,徐十一郎向你借阅史记,且放心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兼之徐十一郎目光殷切,钟菁最后还是应了,答应借阅徐十一郎一旬。
  徐十一郎感激不已。
  很快消息传出,平民书生都羡慕钟菁有上百藏书能看。当地的小士族闻言嗤笑,钟菁还是太年轻。
  虽然不知钟菁哪里来的机缘,得了史记全本。但从他应下徐十一郎时,就中计了。
  徐氏家大业大,家中郎君门生众多,史记全本固然庞大,但若是几十人同时誊抄,也不过数日功夫。
  而钟菁出身平民,家中寡母,底下一双弟妹,纵有上百书籍能看,一旬时间又能看多少,誊抄多少?
  平民就是平民,侥幸得了机缘,也不过是士族的盘中鱼肉罢了。
  申时七刻,徐氏族人将一百本书籍送至钟家院里,一并送去的还有若干点心,徐氏族人得态度宽厚有礼,搁下书籍后又寒暄一阵,才与钟家人告别离去。
  院门关上,钟菁打开点心让家里人吃,钟小弟欲言又止,钟母年岁大些,比儿女们看的明白,她对钟菁道:“菁儿,这徐家人看着和善,未必真和善啊。”
  钟菁捻了一块枣糕吃着,闻言笑笑:“阿娘宽心,儿不是傻的。”
  钟母还想说什么,见钟菁无意继续,只得作罢,无声叹息。
  因着下午用了点心,晚上钟菁只用稀粥咸菜,晚饭后,钟菁离家在外闲逛。
  有知情人见状,对此摇了摇头。钟家子心性不纯也。
  他们却不知钟菁夜深后,拐入一条小项,他数着步子,在一处院门停下,叩门三次,停下,再次叩门五次。
  院门从里面打开,钟菁与人见礼。黑暗中传来断断续续的话语。
  “…书在…家中………”“……可取……”“……等候……”
  前后不过一盏茶,钟菁又趁夜离去,当晚上百书籍悄悄运离钟家。
  孟熙看着运回来的书,翻了翻,哼笑一声,“这些狡猾的家伙,还不是让我们把藏书套出来了。”
  她把书放回箱中,命人誊抄。
  之后她们再用活字印刷,大量刊印,再低价卖出。徐氏一族引以为傲的藏书,也终将投入寻常百姓家。
  从古至今,士族能卡帝王脖子,皆是用田地和教育圈人,以致帝王无人可用,地方士族壮大割据。如今田地问题不显,但教育绝不会再被士族垄断。
  人才终究流向国家朝堂,而不是地方士族。
  类似的事情在各地上演。
  如此巨大的利益冲突,京都的书棚被人为破坏,烧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