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听你姨妈说得有理,咱们家如今险得很,如果不多联络亲友,说不得这皇商的位子就没了!”没了皇商的名儿,薛家怎么赚大钱,怎么走门路保住阖家性命?
  薛宝钗聪慧过人,见这情形自然明了母亲对嫂子的别扭劲还没转过来,不过她现在自身难保,垂泪道:“就因这个,女儿进门第二天便被孙王妃赐了女四书,又派了嬷嬷教导规矩,什么面子也没了,那冯侧妃又明面背里地说些女儿心大,不过是个侍妾竟敢四处发喜帖喜饼,想是怨恨做不得王妃之类的诛心之言……弄得王府上下对女儿侧目,真真寸步难行。”
  薛王氏懵了,丈夫未死之前薛家的后院里也是有姨娘通房的,换了她们任何一个,没有她的允许就敢摆酒发喜饼,全家发卖了都是便宜的!
  “这些也罢了,不过后宅争锋,女儿本就位卑人微,忍忍也就过去了,可是王爷却听了外头风言风语……”
  “咱们是皇亲国戚,他们还敢挑咱们家的理?”薛王氏冲口而出,随即面色一僵。这话是贾王氏在她面前说过的。
  她的母亲怎么这么蠢!?薛宝钗气道,“就算那些大人不计较,可王妃能不计较么?王爷能不计较么?”
  怎么可能不计较呢,当官的哪个不爱面子,哪容自家女儿跟一个无名无份的妾侍论交?即便这个侍妾是皇家的也一样!
  再说惠郡王妃,本就因体弱没能诞下儿女而底气不足,即便真看在肃郡王府份上宽容自己一二,也被母亲这么一通得罪人给祸没了。何况,孙氏看着就不是个心宽的,否则怎会被冯氏隔三差五地气到。
  而惠郡王,若没两三分野心又怎会纳自己进府?本就打着合纵的主意,又哪里会为一个侍妾得罪朝臣,影响了自己的贤名?!
  “这可怎么好?都是娘害了你,不该听你姨妈的话,王爷他可怪责你了?”薛王氏意识到女儿的处境,懊悔万分:“钗儿,你回去就对王爷说,是娘愚昧无知,被人哄骗才做下这等贻笑大方的事来,与你无关……”
  在不涉及薛家富贵和薛蟠安危的问题上薛王氏也真真是个慈母,过去十几年,薛宝钗的衣食起居她无不妥当尽心,因知女儿聪慧懂事又比自己有见识,在许多方面更是听取她的意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事。
  便是以前薛蟠不懂事,对薛宝钗这个妹妹也是爱护听从。
  也因此,不管再怎么不甘,薛宝钗也愿意为了薛家舍了自己。她拭了泪,安慰起薛王氏,“妈不必担心,女儿刚进王府,横竖扎了王妃侧妃的眼,如此避一避风头也好。王爷那里虽恼,女儿示之以弱,他也不会计较太久,只是妈以后可不能再受姨妈撺掇了!”
  想到这些年自己费心结交的闺阁好友,薛宝钗满心无奈,若是没有喜帖这遭,自己为了家族默默做了妾,紧要关头,看在昔日情宜,她们还可能伸一下援手,现在是一朝尽毁。自己累了她们的名声,她们不挟怨报复算好的了,撇清关系算什么!
  还有林家,想到回家前王爷话里不着痕迹的打探……她杏眼一闪,盘算起薛家拿到澄泥砚生产销售的可能性,也许告诉王爷也不错?
  一路思量着回了惠郡王府。
  给王妃孙氏叩了头后,薛宝钗定下心,拿了银两打点,求见惠郡王。
  惠郡王新得佳人,虽说薛家做的一干子事让他没了脸面,到底存了两分怜香惜玉之心,听说薛宝钗求见,正好手头无事,便让她进了书房。
  薛宝钗恭恭敬敬请了安。
  她微红的含水杏眼,清减带愁的银盆小脸,恭谨柔顺的姿态,凭添了几分别样丽色,封靖昃声音温和了几分:“有什么事?”
  薛宝钗便将林家研制出澄泥砚一事说了出来。
  “那澄泥砚真如你说的那般好?”封靖昃也不追究她之前为何不说,反问了这一句。
  “妾不敢说谎。妾虽不是什么名门闺秀,打小也是见惯了好物的,那澄泥砚确实能与端砚歙砚等石砚媲美,一旦推出,必教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可惜万寿节不到,林家不会将它送人,不然也能让王爷欣赏一番。”薛宝钗姿态谦恭,神色无奈地说,“妾与林家姐妹交好,本打算内务府推广澄泥砚时叫哥哥争取一州一府销售权利,哪知母亲听了姨妈撺掇做了那失礼的事,不仅丢了家里的名声,连累了王爷,如今怕也恶了林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