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2 / 3)
出了纺织办的大门,林青黛顾不得仪态,直接拔腿跑出去好远,买了一根冰棍,三两口咬下肚才恢复冷静。
“呼,果然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得先坐车回朗县,对了,还要给厂里打声招呼,给渐鸿打吧,让他通知王威,想办法联系岳莹。”
林青黛是个行动派,有条不紊的处理好市里的事后,夜半坐上了去朗县的车。
事情有变,十台缝纫机应该不够了,再来十台也不错。
林青黛提前的一通电话,让成衣厂炸开了锅,汪翠兰率先坐不住了,“出……出口赚外汇?”
“哎妈呀,做梦都不敢这么美!”
“天哪,我们行吗?”
“有啥不行的!我们都是林设计师教出来的,一定行!”
汪翠兰扶心,“太刺激了,不行我得准备准备,青黛她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我们不能拖后腿。”
转头开始吩咐,“我们成衣厂要扩张了,岳莹那边已经通知了,我们要做好其他准备。”
第90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厂长,你就吩咐吧,我们齐心协力一起干。”
汪翠兰点头,“大家也都看见了,我们厂子发展很快,甚至不照县里纺织厂差了,在座的各位都是见证厂长成立的老人了,我希望你们能一直跟着我们厂子走下去。”
这话大家是同意的,谁都不是傻子,哪个工作有前途,一目了然。
不说废话,汪翠兰开始安排,“简记分员,这两天你去沟通一下场地问题,看能不能在咱们厂附近,多争取几间房子,我们要运回来二十台缝纫机!”
二十台!不少人后槽牙一凉,这也太多了!
“另外,也是大家关心的,我们厂子肯定又要招工了,不过这次招工,我们的要求也有点变化,首先,必须有文化,至少小学三年级水平!”
“厂长,之前不识字也行啊?”
汪翠兰虎眼一蹬,“那能一样吗!以前没文化能进厂,你们就偷着了吧,出门打听打听,哪个厂都会选有文化的人,我们是要做外贸单子的,没文化你敢做吗?”
这话听着在理,道理又不太对,不过大家没反驳就是了。
汪翠兰怕底下这些人拎不清,索性把丑话说在前头,“大家想让亲朋好友进厂我不反对,你们是厂里的工人,本来就比别人有先知优势,但是,厂子需要的每个工人必须都是真材实料的,而且不局限于军属院,竞争多激烈你们是知道的。以后这些人才进厂了,你们皮子也要紧紧,要是做工不如后来的,等着别人笑话你们吧!”
到底管院这么多年,汪翠兰三两句唬住了尾巴快要翘上天的工人,“行了,该干活的干活,有任务的去做任务,在林设计师回来后,你们还有评选呢,可别忘了!”
***
为了利益最大化,林青黛这两日可谓是跑断了腿,终于把知青的事安排好了,缝纫机也上了卡车,由部队那边派人,护送着回去了,诸事毕,林青黛心里的一块大石才敢落地。
坐在回程的火车上,她琢磨这些事有没有纰漏。
厂子后期的订单不成问题,于锦很能干,知道厂子打算扩张后,于锦直接谈下来三千套成衣,收到了三分之一的定金,又采购了一批近乎成本价的布匹。
扩张的场地也不用担心,军属院那边别的不多,空房子很多,扩张十倍都有地方,估摸着,等她回去,汪翠兰已经把一切安排好了。
岳莹那边也有好消息,也不知道许主任疏通了什么关节,本来贷款五百块都要费劲很久,信用社那边竟然同意一口气给岳莹五千块,不过要分批拨款,并严格监察贷款用途。
买缝纫机的两千块缺口,算是堵上了。
招收知青这边,动作也很顺利,于锦挑选出十五个各方面都还不错的知青,有十个人对缝纫机也很熟悉,只要她们能通过招工考试,就能顺利入职。 ↑返回顶部↑
“呼,果然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得先坐车回朗县,对了,还要给厂里打声招呼,给渐鸿打吧,让他通知王威,想办法联系岳莹。”
林青黛是个行动派,有条不紊的处理好市里的事后,夜半坐上了去朗县的车。
事情有变,十台缝纫机应该不够了,再来十台也不错。
林青黛提前的一通电话,让成衣厂炸开了锅,汪翠兰率先坐不住了,“出……出口赚外汇?”
“哎妈呀,做梦都不敢这么美!”
“天哪,我们行吗?”
“有啥不行的!我们都是林设计师教出来的,一定行!”
汪翠兰扶心,“太刺激了,不行我得准备准备,青黛她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我们不能拖后腿。”
转头开始吩咐,“我们成衣厂要扩张了,岳莹那边已经通知了,我们要做好其他准备。”
第90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厂长,你就吩咐吧,我们齐心协力一起干。”
汪翠兰点头,“大家也都看见了,我们厂子发展很快,甚至不照县里纺织厂差了,在座的各位都是见证厂长成立的老人了,我希望你们能一直跟着我们厂子走下去。”
这话大家是同意的,谁都不是傻子,哪个工作有前途,一目了然。
不说废话,汪翠兰开始安排,“简记分员,这两天你去沟通一下场地问题,看能不能在咱们厂附近,多争取几间房子,我们要运回来二十台缝纫机!”
二十台!不少人后槽牙一凉,这也太多了!
“另外,也是大家关心的,我们厂子肯定又要招工了,不过这次招工,我们的要求也有点变化,首先,必须有文化,至少小学三年级水平!”
“厂长,之前不识字也行啊?”
汪翠兰虎眼一蹬,“那能一样吗!以前没文化能进厂,你们就偷着了吧,出门打听打听,哪个厂都会选有文化的人,我们是要做外贸单子的,没文化你敢做吗?”
这话听着在理,道理又不太对,不过大家没反驳就是了。
汪翠兰怕底下这些人拎不清,索性把丑话说在前头,“大家想让亲朋好友进厂我不反对,你们是厂里的工人,本来就比别人有先知优势,但是,厂子需要的每个工人必须都是真材实料的,而且不局限于军属院,竞争多激烈你们是知道的。以后这些人才进厂了,你们皮子也要紧紧,要是做工不如后来的,等着别人笑话你们吧!”
到底管院这么多年,汪翠兰三两句唬住了尾巴快要翘上天的工人,“行了,该干活的干活,有任务的去做任务,在林设计师回来后,你们还有评选呢,可别忘了!”
***
为了利益最大化,林青黛这两日可谓是跑断了腿,终于把知青的事安排好了,缝纫机也上了卡车,由部队那边派人,护送着回去了,诸事毕,林青黛心里的一块大石才敢落地。
坐在回程的火车上,她琢磨这些事有没有纰漏。
厂子后期的订单不成问题,于锦很能干,知道厂子打算扩张后,于锦直接谈下来三千套成衣,收到了三分之一的定金,又采购了一批近乎成本价的布匹。
扩张的场地也不用担心,军属院那边别的不多,空房子很多,扩张十倍都有地方,估摸着,等她回去,汪翠兰已经把一切安排好了。
岳莹那边也有好消息,也不知道许主任疏通了什么关节,本来贷款五百块都要费劲很久,信用社那边竟然同意一口气给岳莹五千块,不过要分批拨款,并严格监察贷款用途。
买缝纫机的两千块缺口,算是堵上了。
招收知青这边,动作也很顺利,于锦挑选出十五个各方面都还不错的知青,有十个人对缝纫机也很熟悉,只要她们能通过招工考试,就能顺利入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