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 第60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感受到了统帅的情绪,这些那可儿们催马扬鞭的速度比前一批更快。
  几个千夫长们不愿意触霉头,也都纷纷借故离开,毕竟数千骑集结在开封城外,必要的戒备不能少。拖雷死死地注视着他们的背影,直到他们完全消失在原野尽头,才收回视线。
  这会儿,停留在拖雷身边的只剩下了郭宝玉和他的部下们。
  拖雷问道:“你这几天,可曾聚集些可用之人?”
  “前日里招揽了两千余,因为要试试他们的忠心,派到归德府方向去了。这两日里,却没什么收获。”
  “是给的好处不够多?还是答应的官位不够高?你有没有告诉他们,我这次得了大汗授予的全权,只要忠心效力,就算郡公、元帅也给得出?”
  郭宝玉摇头不语。
  当年他投靠蒙古,是因为眼看着女真人的政权烂到了根子里,而汉儿和契丹等族又做惯了奴隶,全无振作的姿态。他和许多同伴们投靠蒙古,是想凭着蒙古的强大武力重整天下,而己方则凭着功勋,成为仅次于蒙古贵族的统治团体。
  他始终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对。因为数百年来,幽燕汉儿面对契丹人和女真人崛起的时候,都是这样做的。当他跟随拖雷,去看过南方的繁华风景,看到南方汉儿的软弱模样,就愈发确信这是对的。
  但他现在知道了,至少在中原,或者在大周政权的国境之内,汉儿们普遍不会做如此想,他们也已经不再像上次蒙古入侵时那样,把蒙古人给出的高官厚禄当回事绝大多数人满意于大周给予的财富、地位和尊严,并且期待获得更多。
  这情形下,拖雷能指望什么呢?就算郭宝玉能纠合起人手,又怎么能放心使用?
  拖雷会这么问,只不过因为他心乱了而已。
  于是郭宝玉再也不说什么,拖雷也不问,就这么皱着眉头,陷入深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道:“时间太紧张了,其实,若给我一年两年,哪怕半年,情况会好得多。汉儿里的英雄豪杰,我很看重,要礼贤下士也没问题。”
  郭宝玉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话。
  明摆着,几名首领各有心事,底下的百夫长们也不敢打扰。几个拖雷的亲信商量过后,将散在外围的哨骑召回了一些,好歹填补大批那可儿离去以后,拖雷身边护卫不足的空缺。
  这几个亲信当年曾在海仓镇目睹拖雷耻辱被擒,自然不会在这种小地方疏忽。
  不过,外围哨骑收缩以后,与蒙古人对抗的汉人军队自然的,就会迫近一些。
  刘然在马上眺望着,看到十几个蒙古信使催马如离弦之箭,正越过南面某处溪流。这时候开封周围的大河或干涸,或封冻,唯有少量源自泉眼的溪水还流淌着。但溪水冰冷刺骨,水流稍缓的地方薄冰封冻,一踩就塌,十分危险。
  蒙古信使们显然毫不在乎这些,他们甚至没有浪费时间沿着溪流上下游走一走,确定适合泅渡的地点,而是直接就策马跃入水中,激起水花四溅。
  刘然道:“这么多信使散出去,可见蒙古人发现了自家的问题。他们或许想要集结起来,以应对我方无处不在,无休无止的袭扰。”
  “蒙古人就算分散着,也不好对付。从昨晚到现在,我们连续恶战了六场,手头的兵力折损的厉害,战死的弟兄,比杀死的蒙古人更多。”
  郭阿邻的脸上多了道鲜血淋漓的伤疤,随着他的话语,伤疤不断扭曲渗血,甚是可怖:“我看,蒙古百人队勉强可以打一打,千人队……我们不是对手。眼前这批,是真正的蒙古精锐,你确定要和他们厮杀?”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轰鸣(下)
  蒙古军入侵的时候,刘然猝不及防,且战且退,身边的部属在头几日就尽数战死。他退到开封附近以后,为了减轻开封城的压力,接连数次向蒙古人发动袭击。到此刻,身边的军官又已经换了两批。
  蒙古人的强悍毋庸置疑,从昨夜至今,战斗规模大了,将士们的死伤十分惨烈。其实郭阿邻的话还是委婉了,莫说千人队,就只以蒙古百人队的规模,也很难打。
  最大的难处,在于临时纠合起的队伍缺乏战术配合,临时投军的普通人虽有血勇,却难以做到令行禁止,几乎没办法实现指挥官的意图。刘然三次安排了伏击包围,两次都因为队伍里有人按捺不住,提前动手,引起蒙古人警觉。
  结果,本该是歼灭战的,打成了击溃战。而蒙古人聚散无常,又哪里在乎一时的下风呢?他们主动退走,包围便不成功。紧接着就是蒙古人依靠骑兵优势反复摧残暴露出来的伏兵,好些有经验的战士都在这过程中战死了。
  刘然见过英勇的将士结阵死斗,冷不防被蒙古重箭射穿躯体,又被马匹踏碎内脏和骨头。
  他见过年轻农夫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踏上战场,却在距离敌人数十步的时候崩溃了,结果丢掉了手里的武器落了单,被蒙古人如打猎一般追逐着,射成了刺猬。
  他见过普通百姓因为官军反击而狂喜,从自家藏身的地窖或丛林里出来呐喊助威,被蒙古人纵骑猛撞,尽情用刀枪砍杀戳刺,他们挥舞着手里的钉锤或镗耙反抗,可断臂残肢随即飞到半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