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 第60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数以百计的托勒赤骑兵往来奔走一二百里,到处,掩捕居者、行者,以审各地虚实,确保己方掌握战场主动。可毕竟他们人生地不熟,短短几日里,要他们完整掌握周边的一切动向,了解这块土地的一草一木,未免太难。
  睢水故道一带,是黄河泛滥后造成的崭新地貌,许多泥泞滩涂在结冻以后,很容易导致战马失蹄,更不消说连绵的芦苇和荆棘野树了。所以蒙古哨骑们很少特地去查看,反正鼠窜其间的,无非是逃亡的汉儿军民,绝非己方之敌。
  或许那两个蒙古百人队也是那样想的,他们毫无顾忌地冲进了那片区域,以为可以由此尽快抵达潘岗。结果,便是现在的场面。两百名横行万里,从不曾吃亏的蒙古精锐骑兵,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蒙古哨骑沿着他们行进路线猛追一通,只发现河道沿线某处的砂土之间,隐约有鲜血浸润的痕迹,附近还有丢弃的箭簇和断裂刀剑之类厮杀痕迹。
  哨骑里头,有几个经验极丰富的老手,他们立刻下马挖掘砂土,果然发现了被草草掩埋的蒙古骑兵尸体,身上无不带着深深创痕。哨骑们当即再找,又发现了驱赶马匹离去的痕迹。
  那些痕迹都经过了掩饰,显然指挥这场伏击的,是深通兵法也熟悉蒙古人作战套路的好手,但因为时间紧迫,他们没法做得尽善尽美,终究留下了痕迹。
  但那有如何呢?难道蒙古人还能再调军队过来,往连绵沙碛和芦苇荡里追击?
  这些由黄河泛滥形成的复杂地形,需要多少人马才能踏平?
  哨骑首领不敢自专,立刻回来禀报。
  他见过拖雷以后不久,还没过午,各处都有军情急报。
  以开封为中心,东西百里范围内,百人规模的蒙古骑兵遭到伏击的,至少有五六处;有蒙古人占据的据点被人突袭,蒙古人不得不狼狈退出。
  更分散的蒙古小队,遇见的种种反抗更多。有某个十人队的战马被偷偷杀尽,然后不得不步行赶路,苦不堪言,沿途遭到上千军民围攻,最后十人里只逃出来两个活的。
  归德府方向甚至有急报说,本方的千人队遭到突如其来的骑兵突袭,当场不敌溃退。那骑兵还不是中原本地驻军,而像是从宋国境内长途奔袭来的!
  这不是胡扯么?宋人是怎样的德性,拖雷和身边亲信们还不清楚?这场斡腹行动之所以能推进至此,就是因为宋人软弱可欺,没有向强敌动手的胆子!宋人若敢翻脸,己方在汉水沿线烧杀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翻脸了,何必等到现在?
  你禀报就好好禀报,如果探明是哪里还有未被打散的周军余部,咱们调动人马过去剿灭就是,拿宋人的军队出来说事,开什么玩笑!
  有一名千夫长当场猛抽了信使几鞭子,勒令他立刻回去核实消息。
  随即他又对拖雷道:“汉儿的胆子比以前大了,看来得传令各处,杀人的时候莫要留手。对已经投降的人,也得好好甄别一下。”
  拖雷皱眉不语。
  过了好一阵,他才连着发令,一口气派出了四十多个身边亲近的那可儿,要他们手持代表四王子的金字圆符去往各军,再度查问这两日里周边动向。
  他有强烈的预感,针对蒙古人的反击,已经开始了,而且将会愈演愈烈。这种反击,是蒙古人此前从没遇到的,也没法想象。
  拖雷本人也没有预料到。
  他曾见过蒙古人上一次入侵北方汉地的情形,深知汉儿数量虽多,却都是手无寸铁的农夫,在计算敌我实力的时候,完全可以将他们摈弃在外。他也曾深入宋境,接触那些来自大周的商队,老实说,那些商队里的武人是有威胁的,可大周的军队主力已经北上了,分散在各地乡里村镇的那些,为何还如此凶悍好斗?他们不是应该慑于蒙古军的威严,乖乖降伏吗。就像过去那样!
  拖雷忽然感觉,自己仿佛贸然冲进了一片过于危险的土地。他的部下们也不再是自如驱使畜群的矫健骑手,不再是苍茫大地的主人,而成了草原上常见的潺潺小溪。
  那些小溪因为某一场雨雪忽然出现,可以形成看起来汹涌的水势,可是流着流着,被各种各样的砂砾、草甸或沼泽吸收了水量,最后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四散的蒙古军也是这样!
  如果这些袭击更频繁,然后持续下去的话,对蒙古军造成的影响会是非常致命的。
  蒙古军此前的分散,是为了造成巨大声势,迫使北方的周军主力急速南下。但如果分散之后不能及时集结,那算什么?让蒙古勇士们送死吗?让郭宁再抓一次蒙古四王子吗?
  想到这里,拖雷骤然出了一身冷汗。
  方才那些,都是小事。关键不在那里,而在周军各部的动向!
  今天是攻入中原的第十一天了。他和他的部下们,渐渐失去了前几天势如破竹的快感,开始感觉到中原汉儿的反击。但那仅仅是中原汉儿的反击而已,陕西的周军没有动,黄河北岸山西的周军也没动,山东的周军也没动。
  他们没有反应过来,还是在等待别的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