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 第59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他身边护卫的,依然是那个辽东的枯瘦黄头女真少年,不过现在已经应当称是青年了。
  按照大周的军制,将校调动频繁,只有数量根据职务确定的傔从若干,会始终跟随在将校身边。所以郑锐手下的黄头女真将士或死伤或调走,已经换了好几拨,只有那少年一直在。
  自两人相遇以来,常常并力作战。遇到危险,有时你替我格挡锋刃,有时我为你冲杀在前,两人携手至今,名为主从,实则说是兄弟也不为过。
  郑锐将他当做自己的弟弟看,给他起了汉名,请了先生教他读书识字,前不久还联络了不嫌弃黄毛族类的同僚,替他订了一门亲事。
  可惜亲事办不成了。
  郑锐冲杀到敌人队列密集处,全没注意到一支流矢穿透清晨将明未明的天色,斜斜射来。黄头女真青年在旁大喊一声,飞扑到郑锐身前遮蔽,那箭矢却正中了他的眼睛,箭簇从眼中贯入,带着鲜血自脑后透出来。
  黄头女真青年仰面倒地,勉力抬了抬手,大约是向伸向郑锐。手抬起数寸,便即无力垂落。
  郑锐略停脚步,看看倒下的同伴,只见眼眶处晃动的尾羽很是熟悉,忍不住骂了一句。
  他注意到了,这次冲杀入堡垒的,几乎全都是汉儿面孔,甚至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是大周军队的制式。显然蒙古人这数日没有白费,已经通过各种软硬手段聚集起仆从军了,而仆从军的来源,正是南京路各地的汉儿们!
  偌大的南京路,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人里,有那么些昏了头的叛徒,这都是迟早的。郑锐忽然想到,或许蒙古人压根不用拿下大城,光是在各处村镇所获,已经足够让他们的军队膨胀再膨胀了?
  这样下去,固守一地会变得愈来愈难。非得不计损失,与蒙古军本部展开缠斗才行!
  却不知,郭阿邻与蒙古人对上了没有?他的战斗能不能打乱蒙古人的节奏,能不能给蒙古人造成足够的损失,阻止蒙古人进一步扩大战乱的范围?
  郑锐猛地摇头摆脱杂念,继续厮杀。
  战斗愈来愈激烈,在他的身周杀声四起,彻底掩盖了远处的声音。所以他没注意到,先前远处一闪即逝的声响正越来越近,像是滚雷在云层中不断迫近那样。
  云层翻滚,大地震动,数以千计的骑兵疾驰。
  这样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河南各地驻军绝然凑不出,蒙古军分散以后,也难聚集起如此有力的拳头。
  骑队最前方,相貌俊秀的首领风尘仆仆。她远眺战场,连连冷笑:“怪不得郭宁要裁撤红袄军的旧部……蒙古人来了就投降,还是好汉子吗?还要脸吗?嘿……郭宁也是蠢的,自家削弱自家的力量,找死!”
  首领身后,十数名红袄军出身的将校个个尴尬,却无一人敢反驳。如今这时候,再也没有谁比她更有资格评价红袄军了。因为某些传言,似乎她对郭宁的不恭也可以理解。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反击(上)
  史弥远愿意借道予蒙古,一方面是为了扰动边境局势,由此找到发配朝中政敌的借口,使他自己能腾出手来,从容摆布临安的皇嗣人选;另一方面,自然是想要给北方新生的邻居添点堵,添点乱,用一场发生在中原腹心的战争,延缓大周勃兴的国势。
  站在他的位置上,这样的想法堪称老谋深算了。但也正因为他所在的位置,他没能预料到此举将会对大宋各地带来什么样的震动。又因为整个谋划涉及机密,全然决于帷幄之中,没有丝毫泄露,导致了他部下的有识之士也没能提醒。
  于是,当近在咫尺的中原遭受战乱时,在中原以外最先得到消息也最先惊怒暴跳的人,居然集中在大宋的淮南东西两路。
  他们是把身家寄托在生意上的官员,是因为持续和平而能安稳生活的农夫,是在两家密切协作、不断开启的各种工坊和矿场里工作的匠人,是与中原往来愈来愈密切的商贾。
  过去数年里,大周在各方面展开了对大宋两淮地区的渗透,乃至其自身的中原、山东等地,对宋人的往来也几乎是完全纵容的。对此采取手段展开约束的宋人官员,却很少。
  在这方面,两淮与荆湖一带大不相同。
  主政荆湖的大帅赵方,无论军政都不含糊。他治下百姓与大周的往来,始终是可控的。
  在两淮地带最具实权的官员贾涉,私下里与大周朝廷的勾兑之深超过外人想象。大周皇帝的近臣、掌管工商业的大员李云时常南下筹款,还会半开玩笑地称贾涉一声父亲……这样密切的关系下,两淮名义上是大宋的疆域,其实靠大周吃饭的人更多。
  另一方面,大周的中原各地依托大江大河的运输能力,也与两淮密切绑定。
  中原一旦陷入战火,对两淮而言是极其可怕的。
  蒙古军入侵之初,就有无数的工场矿场停工,在那里工作的宋人陆陆续续逃回来。待到战火蔓延,逃亡回来的人惊恐地叙说蒙古人可怕的屠杀和掳掠,越来越多的人带伤逃回,越来越多的人身陷战场难以脱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