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 第59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偏偏城外还有茹毛饮血之辈虎视眈眈。郭仲元只能竭力稳定城里局势,让外头的吃客摸不清虚实,不敢轻举妄动。
  大周的北疆各重镇接近蒙古,日常小规模的战斗不断,驻军普遍装备精良,训练充分,数量也多。但开封与北疆的城池不同,作为宋国旧都和整个河南的中心城市,其政治和经济上的意义,一向远远大于军事意义。在军事上,开封作为后勤军需集散中心的意义,又远远大于守御节点。
  所以一旦出现严峻的局面,少量军队忙于镇压内部纷乱,对外全靠民伕实行疑兵之计,也就无可奈何。
  局势实在恶劣,郭仲元没有丝毫破局的手段。他现在只盼不要再有人马溃退到开封了。他们来了,就只会被蒙古骑兵截杀,用脑袋威吓守军;就算侥幸逃生,也带不来任何好消息,徒然引发城里的持续动荡,何必呢?
  郭仲元手扶城堞,向外探看。
  傔从在旁道:“大帅,小心蒙古人的冷箭。”
  郭仲元嗯了一声,身子并不退回多少。城外朝雾已散,但冬天的太阳好像没什么劲头,迟迟升不过树梢。郭仲元眯着眼,尽量往远处看。他看到城外的道路和仿射之间,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尸体,有周军将士的,有普通百姓的,有适才身死的,有死了好几天,引得鸟群盘旋下来啄的。
  风吹过城头,隐约带来孩子的啼哭、妇女的悲号,还有被蒙古人砍伤却一时不得死的人,正在辗转呻吟,时不时发出痛苦的咒骂。
  唯独不见蒙古骑兵的身影。
  郭仲元知道,他们退到了远处。蒙古人惯用的诱敌野战套路,在开封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城上守军自始至终严阵以待,却绝不出城。所以蒙古人疑虑了。他们正在看,正在等。
  郭仲元也在等,等着自己手里的力量慢慢充实起来。
  这方面的进展有些慢了……他不想抱怨部下们,他们已经尽力了,是过去几个月的持续抽调,使这个本来简单的任务变得过于困难。
  他非常确信,大周强大的战争机器必然会对蒙古人的奇袭做出反应,但援军什么时候来,委实难料。自己身为南京路统军司的总帅,总得做点什么。
  郭仲元猛地咳嗽起来,幕僚连忙取来披风。
  此时城下脚步隆隆,有一大群人列队赶到。原来是地方官员在附近夹城里,将几个大车制作工坊的壮丁一扫而空。合计三千余人,急赶往城头。
  此前派来的几波民伕,无不松松垮垮,郭仲元甚至不敢给他们配备弓弩之类武器,只给长枪和大量旗帜。额外每百人还得填充十人以上的老卒,才能做到及时遵从军令。
  这一批倒是强很多。
  郭仲元知道,这是因为近年新设的大车制作工坊,多半不依托商行,而由独立的运输车队出资建设。这些运输车队又普遍与各地邮驿关系密切,并承接很多从军队退到邮驿,再从邮驿的骑士退为平民的老卒。
  制造大车的规程,本身就是从军队里流出的。有许多匠人还是军队里的阿里喜出身,所以在工坊里,他们日常也分班分组发号施令,与寻常百姓不同。
  有个军校在安排配备武器,结果民伕们纷纷举起手里的家伙给他看。那是工坊里常用的斧子、凿子,模样倒也猛恶。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援军(上)
  郭仲元往城下一瞥,看见个锦袍汉子,长得膀阔腰圆,肥胖的肚子高高凸起,勉强靠加宽加厚的腰带托着。再一瞥,见那胖子大大咧咧地与军校说话,时不时挥手加重语气。他挥动的右手与常人不同,只有半片,食指、拇指也缺了。
  “王胖子!你这厮怎么来了开封?上来说话!”郭仲元大喊。
  这胖子名唤王青山,乃是郭宁在河北塘泺立营时投军的老部下了,论资历比郭仲元还要老。早年他曾做到韩煊的副将,官拜都指挥使。韩煊在辽东,夜袭蒙古名将哲别时,以两名偏将分领部众扰乱敌寨,王青山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在那一战中,王青山遭蒙古军追击,苦战之后重伤坠马晕厥。虽说蒙古军中了韩煊诱敌之计,没顾上给王青山补刀,但他被救回来之后,身体有了残疾,脏腑受创后体质也大不如前,尤其耐不得北地风寒。
  军队是待不下去了,但以他的功绩,自然得到丰厚的补偿,也能自家挑选适合的去处。
  武人们彼此关系盘根错节,王青山在韩煊麾下时,与同僚王歹儿交情莫逆,王歹儿的堂兄王扣儿则是定海军中负责马匹畜牧的官员,还是李霆的岳父。所以王青山便授命组建车队,专门负责为军队各部转运军需。
  这是大大的肥差,每年养马、造车都有丰厚好处落袋的。王青山得的钱财,大部分用来照顾旧日袍泽,其它的都花在了满足自家口腹之欲。于是数年里体型就像气球般膨胀,直到成了被郭仲元一眼认出的大胖子。
  听得郭仲元召唤,王青山哼哧哼哧地登上城头。他身躯狼犺,最后几步,不得不用手撑着膝盖:“本该运一批粮食去京兆府,哪想到在这里的车场休息两天,都能遇见蒙古人?真是活见鬼了!这下整个南京路得死多少人!”
  他是老资格了,说话也没什么顾忌,随即问道:“听说蒙古人在城外往来截杀我们的军民百姓,我们却不敢出城救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