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第4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竹把手里的蒿子递给方桃,继续往后院走,“那也不打紧,放着明天吃也是一样的。对了,青云说要请柱子哥帮忙,你留一条鱼别宰了。”
  “哎!我本来就准备先养着呢。”
  方竹去后院儿把黄泥倒完,又去鸡窝摸了两个蛋,再出来时,陈秀兰已经在刮鱼鳞,方桃的蒿子尖儿也洗出大半。
  她舀瓢水洗过脸,转身进了灶房。米早就煮开,筷子轻轻一夹便碎,方竹赶紧把米沥起来。又重新给锅里添上一瓢水,架好甑子,将煮过的米拨进去摊开,盖上盖加大火蒸着。
  趁着这当,方竹搭把椅子从梁上割下一节腊肠和腊五花,用水搓洗掉表面的烟尘。
  陈秀兰端着处理干净的鱼跨过门槛,见方竹在忙活,嗔怪道:“放着我来就行,你去歇歇。”
  “不用……”
  陈秀兰不待她说完,就眉毛一扬:“咋的,不相信我的手艺?”
  方竹失笑:“那我就坐那儿给您烧火。”
  陈秀兰这才满意点头。
  另一口小锅里也烧上水,没一会儿就开始冒泡。鲜嫩的蒿子尖儿下锅烫一烫,变得软乎,切成细细的碎末,跟腊肠腊肉小丁拌在一起。再撒上一把金黄的苞米面,加入盐、酱油、清水调和,使其粘连。
  甑子里的米饭蒸熟,挖散后晾上一会儿,也倒进方才的木盆里,跟蒿子等搅拌均匀,再次上甑蒸着。
  这厢弄好,陈秀兰又用猪油炒了一盘萝卜丝,才给小锅添些水,放好竹架子。剖好的鱼肚子里被塞了葱段和姜丝,上锅蒸上一会儿,再淋些酱油便好。
  因着苞米面和肉都是生的,第二次上甑还是蒸了有近两刻钟。
  锅盖一揭,蒿子饭黄绿相间,既有嫩蒿的清香,又不失腊味的油香。
  陈秀兰深吸一口气,拿盆把蒿子饭盛出来装着,“这会儿的蒿子嫩着,正是味道好的时候,上回搓汤圆还剩了些糯米面,赶明儿再做回蒿子粑粑吃。”
  蒿子粑粑做着也不算难,就是麻烦了点。煮熟的嫩蒿子剁烂,揉进糯米面里,再捏成团包上腊肉豆腐丁、或者腊肉笋丁,上锅蒸熟就行。
  这样做出来的粑粑绿油油的,有软又糯,是春日里难得的美味,方竹也是喜爱的。闻言兴致勃勃开口:“那沟边还有好些呢,摘回来够做几屉的。”
  一甑蒿子饭装了满满一盆,方竹帮着把饭菜、碗筷都送去堂屋,才去后院喊郑青云吃饭。
  家里的鸡都已经养成习惯,差不多太阳落山的时候就陆陆续续进笼待着。郑青云送石块回来,便在后面拆鸡窝棚,好腾出地方垒兔子窝。
  忙了大半天没吃东西,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听见方竹的喊声,他也没多耽搁,洗洗手就在饭桌前坐下。
  蒿子饭咸香,鱼肉细嫩,都是乡间好滋味。若是觉得干,还有甜米汤。一顿饭有荤有素,有菜有汤,再好不过。
  翌日一早,郑青云就提着鱼去了秦家。他原本只打算请秦大柱帮帮忙,没想到秦德福一听他准备养兔子,硬要来搭把手。
  郑青云推脱不掉,只能由着他。三个汉子都是身强力壮的,来来回回跑了一天,总算把垒窝用的石块和黄泥给备齐。
  几个人又花了一两天的时间填地、砌墙,架棚子,最后终于弄出一间像模像样的兔子窝房。
  郑青云提来兔子笼,打开门把三只兔子放进窝房。突然换了个宽敞的地方,兔子们很是兴奋,在里边儿窜来窜去,撞过几次墙后才老实下来,待在角落的稻草堆上不动了。
  秦德福趴在木门上看了又看,好奇地问郑青云:“这几只兔子多大了?啥时候能下崽?”
  “刚逮回来时估摸也就两个月大点儿吧,养了快三个月,算起来应该离下崽也不远了。”
  “这东西养着不错,听说俩月就能下一窝崽。”秦德福抓把青草撒进去,见几只兔子立马围过来,笑得满脸褶子。
  窝房建好,秦家父子俩说什么也不留下吃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