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20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天,他穿着褴褛的衣衫,顶着一张饿出菜色的脸往大街上一站,高呼:“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
  啥意思呢?这是造反的通用口号:我要反了,有人一起吗?
  李虎这个人吧,在寿张城里杀猪卖肉,平日里喜欢扶危济困,看见谁有困难都要伸手拉一把,因而在十里八乡颇有名声,他这么振臂一呼,受过他恩惠的,还有吃不上饭等死的,立刻响应,好家伙,一数人头,竟有几千人来投奔他。
  有名屡试不中的落地秀才王有仁,自荐做了他的军师,还有杂耍卖艺的成了他手底下的先锋元帅……总之,各路失意的、活不下去的农户,被李虎召集到一起,反了。
  而李虎也真有些才干,他把来投奔他的人都编成军队,让王有仁制定规章制度,并四处筹集粮饷,很快就弄来了十万石粮食,一有粮食,更多的人投奔他而来,麾下很快发展到三万人马。
  为了养活这些人,李虎以寿张为据点,分兵强抢济南府下辖各县的粮食,这些菜刀队的战斗力很强,不到一个月便一举攻陷了七个县。
  而且,这李虎一拨人非常有头脑,他们不是看上个县就无脑攻打的,而是选择了京杭大运河——朝廷漕运的重要水路沿线的沂州,兖州,东昌等地,这么一来,凡是在李虎手中的水路上,商船同行都要给他缴纳一定的费用,恰恰这些过往的商船,又大多数是南粮北运,一船粮食过去,要给他缴纳三分之一的过路费,这年头,钱固然重要,但是粮食比钱还金贵,粮食拿出去随便换钱,但有钱未必买到粮食,人家就这样把兵马的供给给解决了,造反的阵仗愈发浩大,愈发如火如荼。
  ……
  “什么时候的事啊?”沈持加快了脚步。
  丁逢说道:“已有月余了。”
  沈持:“……”
  走过京城的街肆,粮铺的生意异常火热。
  百姓们提着篮子买了米面,一边说着:“庄王殿下对咱们有大恩啊……”
  “殿□□恤百姓,其仁如天啊……”
  “殿下要是能承袭国祚的话是咱们百姓的福气啊……”
  庄王萧承钧穿着常服悄悄在人群中听他们谈论,心中别提多高兴了,仿佛太子之位已是掌中之物。
  而商人齐双收到萧承钧的飞鸽传书后火急火燎地赶回京城后,看着只提了不到三成就售卖出去的粮食,一直在骂沈持:“……狗官断我财路,我跟你没完。”
  又听说济南府有人造反,截断了南粮北运的水路,京城之外的粮价更是贵上天了,算着他囤积的百万石粮食该赚的钱,他的心都在滴血。
  更恨沈持了。
  ……
  沈持赶到皇宫的上书房,里里外外站了两位成年的皇子,庄王萧承钧,二皇子萧承稷、十几位大臣,无一不是紧皱眉头,面罩愁云,不住地在叹气:“唉,多事之秋啊……”
  此时明明是仲夏,离秋天还有月余呢。
  “他聚众的地方正好是京杭运河要道,断了南北漕运啊。”这太要命了。
  ……
  你一言我一语,字字带着发愁之意。
  而上书房内,李虎聚众造反,杀了寿张的县令吴顺,又截断了朝廷的水运,还在攻城掠地,这让朝廷又惊又愕,皇帝震怒,萧敏失了往日的兴致,最喜欢的火腿鸭汤都变得毫无滋味,上好的龙井入口也寡淡如水,似乎还带着一股别的味道,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朕的天下,是否如臣子们说的那样太平?
  李虎今日聚集三万人,明日会不会就是六万,后日十万……
  想要调兵前往剿灭贼寇。
  然而调哪里的兵,派谁为将过去,又是个难题。
  兵部尚书魏淳上奏道:“陛下,济南府的府兵抵挡不住贼寇,本应调豫州府的府兵过去救援,然而豫州府今年也遭了灾,怕有人效仿李虎也造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