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7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席间, 俞驯对清蒸江团这道菜给了非常高的评价:“人间至味啊。”
  沈持笑道:“本官严选的怎会差。”
  俞驯头一次听到“严选”二字, 结合此情此景,大抵猜到了什么意思, 他道:“还要夸沈大人慧眼识鱼。”
  盛、韩二人大笑:“可惜水产不好买卖, 不然啊, 沈大人能把这城外江里的鱼子鱼孙都给捞精光了卖到外地给鹤州府换成银子……”
  水产的生意不好做,活鱼不好运输,成本极高,是以江团这么好吃, 在此之前都没有走出蜀地。
  沈持:“……”谁说的, 他才不会涸泽而渔。
  一行四五人说说笑笑很快就酒至半酣, 菜也吃得差不多了,默契地不再贪杯,散了。走出馆子, 俞驯借着酒意拉着沈持问:“本官听说庄王殿下赏识沈大人,连你的同乡兼同窗都拔擢为鹤州府的教谕了?”
  他说的是岑稚。
  这个人啊,沈持近来一直回避岑稚,从不跟他单独见面,上值时来留署,散值就走,二人几乎形同陌路。
  “俞大人的消息够灵通的啊,”沈持礼节性地笑道:“属实。”
  俞驯看着他,动了动唇:“那岑举人真是托沈大人的福了。”
  沈持方才饮了两盅酒,此时料峭的春风一吹,酒意散去,脑中分外清明,他心想:听说俞驯所出身的俞家这一房与京城的慈乐侯柳家是亲家,柳家是皇帝的外祖家,俞大人与皇帝算起来还是不太远的表亲……没准儿是替皇帝来探口风的?
  他陡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过,本官性子冷僻,即便是同乡,也有话不投机的。” 他没有遮遮掩掩,明白告诉俞驯,他和岑稚不是一路人,更不会上庄王萧承钧的船。
  “是啊,道不同不相为谋,”听到沈持的话,俞驯心中松了口气,他先前真怕这次来鹤州府之时看见沈持与岑稚来往密切,那他不知该如何回复皇帝的奏折了——没错,皇帝在给他的信中曾提及此事,遂干笑两声说道:“不像本官与沈大人,可谓是倾盖如故。”
  两下里话都挑明了,沈持玩笑道:“俞大人吃了我的鱼,有机会可要在圣上面前替我美言两句啊。”
  “沈大人此心可昭日月,我自会对陛下提起,至于美言嘛就算了,下次去黔州,”俞驯啼笑皆非:“我请你吃回来。”
  说完,两人相视大笑。
  俞驯次日清晨要回黔州府了,他回想起方才的晚餐,再次直呼江团美味儿,这鱼好吃。想买了带回去给家人尝尝,一问才知活着带回去的成本太高,须得户部那样的运渔船,他不是奢靡之人,只好作罢,酸溜溜的说道:“我不信黔江里面没有江团,就你们这儿有,回去让他们打捞打捞。说不准呀,比你们这儿的江团还多呢。”
  流经黔州城外的黔江没准儿和这里的江是同一条水系,一定有,他不服气。
  沈持:“……”
  他把俞驯送到鹤州城中的驿站,告辞出来后天上月光如水,他骑马去找史玉皎。
  到了她的院子,一进去闻到了一股药味,沈持转到院子后面去看,只见兰翠在煎药,问:“谁病了?”
  兰翠眼中明显闪过一丝慌乱:“将军有点伤风了,沈大人别担忧,只要喝点儿药就好。”
  “今早还好好的。”沈持疑惑地道:“怎么就伤风了?”
  兰翠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沈持回到房里去找史玉皎:“你病了?哪里不舒服?”他再粗心也不至于今早没看出她生病了吧。
  “大理段氏的领兵将领换成了王膺,”史玉皎想了一想,没瞒他:“他不比段若嫣好对付,我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拼尽全力或许才能保全鹤州城,是以在此期间……不敢有孕。”
  眼下容不得她半点分心、懈怠。
  沈持:“……”原来为这个。
  “是药三分毒,你不用喝它,咱们哪里就急着生了……大不了,我……”要么忍着,要么体外。说到这个,他也脸面微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