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529章 永乐大帝
  【自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极大地拓展了明朝封贡体系的外延,将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非、欧洲等广袤的土地连成了一个共同体,构建了一个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的国际体系!】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各国使者争相来朝,由于贡使日多,朱棣下令重置洪武年间废弃的市舶司。】
  【为了与各国来使交流,朱棣还设置了四夷馆,专门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四夷馆下设有朝鲜、日本、安南、暹罗、鞑靼、满剌加、畏兀兀、琉球8个馆,专门接待外国使臣。】
  【永乐年间,有4个国家的国王先后7次来访,共有来华使节318次。其中,浡泥国王、苏禄国王和古麻剌朗国王在死后都葬于中国境内,其陵墓至今犹存,成为中外友好的历史见证。】
  【这种情况便是在开放的大唐也不曾见过……】
  李世民面颊微抽:拒绝拉踩!
  评论区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最后的辉煌了……”
  “如果永乐朝的政策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将来的工业革命,我们一定不会错过!”
  “那样我们也不会逐渐落后于西方,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只看这一件事,朱棣就配得上永乐大帝的名号!”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真正雄才伟略的帝王都是能够看到未来的。”
  “朱棣不愧是在中国历史上能一争前五的帝王!”
  “从郑和与亦失哈二人的经历也可以看出,宦官干政并不完全是坏事,最主要的还是掌握大权的皇帝要会识人用人。”
  ……
  在天幕一次次提醒下,天幕下的观众对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已经深恶痛绝,将不得闭关锁国刻在朝堂之上。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他们也能够理解,秦汉之时,勇于开拓的帝王已经开始筹备本朝的大航海时代!
  要说这件事对谁的冲击最大,除了清王朝就只有朱元璋了。
  朱元璋算了算,秦皇、汉武、唐宗被评为千古一帝,断层前三,前五就只剩下两个位置了,他“驱逐鞑虏,恢复中原”怎么也得排在前五吧,但他没有想到自家那个叛逆的不孝子也能排在前五。
  尤其是,朱棣得到后世称赞的政策都是与洪武朝相反的,这让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
  还是马皇后劝慰他:“天幕说的如此简单明白,你只要将那些不好的政策改正过来,就是妥妥的千古一帝啊!”
  朱标也道:“是啊,就连汉武帝晚年那样,国内虚耗,百姓减半的状况都能够及时刹车,挽救整个大汉,爹一定能做的更好。”
  ……
  【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岛国:“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不服,则耀武以慑之”,于是“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那些“风俗劲悍,专尚豪强”,素来喜欢“侵掠邻境”的国家,不得不在明军的威慑下偃兵息武了。】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明朝的海外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运往国外,换回了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等多种货物,平等互利,互通有无。】
  【郑和下西洋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也开拓了明王朝的视野,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郑和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比世界上记载最早的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
  【十五世纪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世纪,世界地图正在被人们一片片地拼全,而郑和的航线跨越了东、西两个半球,将两边的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