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话也缓解了耿炳文的尴尬,毕竟被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打败,显得自己的长兴侯很有水分。
  【耿炳文在真定之战中损失惨重,只能拥众退保真定,闭门坚守不出。耿炳文不愧是以守城扬名的大将,朱棣连续攻城三日,久攻不下,他不能继续在这里耽误时间,只能暂时放弃真定。】
  【经过一次试探性的战役,朱棣也看到了朝廷军的成色,中原多年未经战火,朝廷军远不是自己这些与北元厮杀出来的百战精兵的对手,更坚定了其夺取皇位的信心!】
  【消息传回南京,建文帝君臣只看到了耿炳文败于燕王,却没有看到耿炳文也挫败了燕王的攻势。】
  【在黄子澄的建议下,朱允炆撤换了老将耿炳文,任命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
  王翦:“临阵换将,战场大忌!”
  蒙恬:“从南京到北平距离可不短,等到李景隆抵达北平,燕军定然已经做好下一步的准备。”
  王贲:“即便这个李景隆是个不世出的名将,他的经验也比不过在战场上多年的耿炳文吧。”
  李文忠紧张的看着天幕,他不知道接下来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他知道,这会决定他儿子一辈子的前途。
  【李景隆本就是纨绔子弟,从没有领军打仗的经验,朱棣评价他“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成为其一生的写照。】
  【当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景隆全犯了,其必败无疑。一是政令不修,上下离心。二是朝廷兵将无法适应北平的霜雪气候,粮草准备不足。三是不计险易,深入北平腹地。四是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却又智信不足,仁勇俱无。第五,其所部尽是乌合之众,还不团结……】
  【朱棣定下了诱敌深入、围歼敌军的战略方针。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令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则亲率大军去援救被吴高的辽东军进攻的永平,他还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
  【朱棣抓住了李景隆急于立功的心态,李景隆听说朱棣离开了北平,就在这年十月包围北平,并在郑村坝设置九座大营作为进攻的依托。】
  【北平之战,世子朱高炽严密部署,拼死守卫。燕王妃徐氏率领城中妇女为大军保障后勤,战斗激烈时,她还带着城中妇女上城头向下投掷瓦石,整个北平城都拧成了一股绳!】
  【而城外的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
  徐达十分骄傲,这就是他的女儿,巾帼不让须眉!
  李文忠捂脸:连女人和孩子都打不过,真是丢脸!
  【另一处战场,面对燕王大军,围攻永平的吴高不战自退,燕军接连攻下永平、山海关,前面就是宁王朱权的封地大宁,朱棣可是眼馋十七弟的朵颜三卫很久了。】
  洪武十年,朱权还没有出生,其他皇子却都以奇怪的眼看着朱棣,朱棣一一瞪了回去!
  【朵颜三卫,也称“兀良哈三卫”,是明朝在东北蒙古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包括朵颜、泰宁、福余三个卫所。】
  【这些卫所主要由归顺明朝的蒙古部落组成,拥有蒙古人的彪悍和中原军队的组织度。因此,在朱元璋时期,朵颜三卫就被用作防御蒙古军队南侵的重要力量。】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深知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对抗朝廷的精兵强将。因此,他急需寻找一支强大的外部力量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朵颜三卫以其精锐的骑兵和战斗力,成为了朱棣眼中的“香饽饽”。】
  【为了获取朵颜三卫的支持,朱棣上演了一出“兄友弟恭”的戏码。】
  【十月初六,燕军经小路到达大宁城下。朱棣单骑入城,见到宁王朱权后,对着他哭诉自己的无奈,朝廷削藩,屠刀已经架在头顶,他无路可走,只能起兵反抗。】
  【他还向朱权求救,希望朱权能向朝廷上书,说明自己的苦衷,以求的朝廷的原谅,一番唱念做打后,朱权果然被这份兄弟情感动,收留了朱棣,还替他向朝廷上书谢罪。】
  【但朱权并不知道,朱棣早已命令手下入城后结交并贿赂大宁的军官,采用金钱攻势,将他们都拉到燕王府的战车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