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2 / 3)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朱元璋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朱标也看向沐英,对这个大哥很是赞赏。
【此战,蓝玉攻占大理,在曲靖擒获了元朝廷的平章达里麻,自此,滇地全部平定!战后评功,蓝玉功劳甚大,增加俸禄五百石,蓝玉之女也被册封为蜀王朱椿的王妃。】
评论区
“就是这个蜀王把武侯祠搬到昭烈庙里面的。”
朱椿:怎么还带秋后算账的……
【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被拜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
评论区
“冯胜,明朝开国名将,与他的哥哥冯国用都被封为国公!”
“冯胜参与了龙湾之战、安丰之战、鄱阳湖之战,还跟着徐达、常遇春北伐,攻克潼关。因功被封为宋国公,世袭罔替!”
“冯胜自幼熟读兵书,有勇有谋,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多次立下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然而,他还是因功高震主而遭到朱元璋的猜忌。”
“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为了保障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继位,冯胜作为当时尚在世的开国功臣中资历最老、功劳最高的一位,再加上他是朱元璋嫡五子周王朱橚的岳父,因此就在朱元璋的猜忌中被赐死。”
此刻,开国功臣们算是明白了,为了皇位稳固,他们这位陛下是六亲不认。过去他们觉得与皇室联姻,能够保障家族的延续,却没有想到,这份姻亲反倒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他们心里都清楚,不论是晋王还是周王,都没有任何机会登上帝位,但时移世易,人心难测,将来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从没有任何一刻像现在一样,他们如此期盼着太子殿下能够长命百岁,最起码活过朱元璋!
朱元璋见群臣心思浮动,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便问道:“这个纳哈出是怎么回事?”话一出口,朱元璋就后悔了,因为他已经想起了这个人。
群臣思索一番,组织了一下语言,才有人开口道——
徐达:“纳哈出是蒙古开国元勋木华黎的后裔,当年的木华黎曾被成吉思汗封为太师、国王,掌管左手万户,统辖兴安岭左右地区,其子孙后代可以世袭国王爵。纳哈出其人起初被元朝廷任命为太平路万户(今安徽当涂)。”
朱元璋淡淡的嗯了一声,默默在心里补齐了徐达没有说的话——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率军攻占太平,生擒纳哈出。因纳哈出是元朝功勋旧臣的后人,自己也曾对其十分礼待。然而,纳哈出死忠于元朝,朱元璋为了贯彻“缓称王”的策略,减少元朝对自己的注意力,就将他放了回去。
李善长:“纳哈出返回北方后,积极参与对红巾起义军的镇压,并进行血腥的屠杀。元顺帝时期,纳哈出被封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并屯兵金山(今吉林双辽),成为东北地区故元势力最强大的一支。”
朱标:“大明建立后,纳哈出依旧拒绝投降,他控制着西至蒙古、北至女真和朝鲜等地,与北元大汗相呼应,成为大明统一辽东最大的障碍!”
……
【二月初三,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今北京),当得知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有元兵驻屯后,派遣蓝玉率领轻骑冒着大雪出兵,杀元廷平章果来,擒果来的儿子不兰奚,并俘虏了元廷的许多兵马!】
【面对明军的强大攻势,纳哈出内部出现松动,部将纷纷投降。最终,纳哈出被迫投降明朝,并被朱元璋封为海西侯,赐予铁券丹书。】
【消灭纳哈出之后,脱古思帖木儿领导的北元小朝廷就成为了明朝下一个目标。】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目的就是彻底歼灭北元小朝廷!】
【蓝玉大军在茫茫大漠中艰难前行,最终,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发现了北元军队的踪迹。】
【蓝玉大军在捕鱼儿海南岸发起突然袭击,北元军队措手不及,纷纷败逃。明军俘虏了北元的大量官员、贵族和百姓,包括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等人。】
【此役明军大获全胜,俘虏北元军民七万余人,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大量财物。北元小朝廷被彻底摧毁,其残余势力也逐渐被明朝消灭。】 ↑返回顶部↑
朱标也看向沐英,对这个大哥很是赞赏。
【此战,蓝玉攻占大理,在曲靖擒获了元朝廷的平章达里麻,自此,滇地全部平定!战后评功,蓝玉功劳甚大,增加俸禄五百石,蓝玉之女也被册封为蜀王朱椿的王妃。】
评论区
“就是这个蜀王把武侯祠搬到昭烈庙里面的。”
朱椿:怎么还带秋后算账的……
【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被拜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
评论区
“冯胜,明朝开国名将,与他的哥哥冯国用都被封为国公!”
“冯胜参与了龙湾之战、安丰之战、鄱阳湖之战,还跟着徐达、常遇春北伐,攻克潼关。因功被封为宋国公,世袭罔替!”
“冯胜自幼熟读兵书,有勇有谋,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多次立下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然而,他还是因功高震主而遭到朱元璋的猜忌。”
“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为了保障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继位,冯胜作为当时尚在世的开国功臣中资历最老、功劳最高的一位,再加上他是朱元璋嫡五子周王朱橚的岳父,因此就在朱元璋的猜忌中被赐死。”
此刻,开国功臣们算是明白了,为了皇位稳固,他们这位陛下是六亲不认。过去他们觉得与皇室联姻,能够保障家族的延续,却没有想到,这份姻亲反倒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他们心里都清楚,不论是晋王还是周王,都没有任何机会登上帝位,但时移世易,人心难测,将来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从没有任何一刻像现在一样,他们如此期盼着太子殿下能够长命百岁,最起码活过朱元璋!
朱元璋见群臣心思浮动,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便问道:“这个纳哈出是怎么回事?”话一出口,朱元璋就后悔了,因为他已经想起了这个人。
群臣思索一番,组织了一下语言,才有人开口道——
徐达:“纳哈出是蒙古开国元勋木华黎的后裔,当年的木华黎曾被成吉思汗封为太师、国王,掌管左手万户,统辖兴安岭左右地区,其子孙后代可以世袭国王爵。纳哈出其人起初被元朝廷任命为太平路万户(今安徽当涂)。”
朱元璋淡淡的嗯了一声,默默在心里补齐了徐达没有说的话——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率军攻占太平,生擒纳哈出。因纳哈出是元朝功勋旧臣的后人,自己也曾对其十分礼待。然而,纳哈出死忠于元朝,朱元璋为了贯彻“缓称王”的策略,减少元朝对自己的注意力,就将他放了回去。
李善长:“纳哈出返回北方后,积极参与对红巾起义军的镇压,并进行血腥的屠杀。元顺帝时期,纳哈出被封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并屯兵金山(今吉林双辽),成为东北地区故元势力最强大的一支。”
朱标:“大明建立后,纳哈出依旧拒绝投降,他控制着西至蒙古、北至女真和朝鲜等地,与北元大汗相呼应,成为大明统一辽东最大的障碍!”
……
【二月初三,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今北京),当得知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有元兵驻屯后,派遣蓝玉率领轻骑冒着大雪出兵,杀元廷平章果来,擒果来的儿子不兰奚,并俘虏了元廷的许多兵马!】
【面对明军的强大攻势,纳哈出内部出现松动,部将纷纷投降。最终,纳哈出被迫投降明朝,并被朱元璋封为海西侯,赐予铁券丹书。】
【消灭纳哈出之后,脱古思帖木儿领导的北元小朝廷就成为了明朝下一个目标。】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目的就是彻底歼灭北元小朝廷!】
【蓝玉大军在茫茫大漠中艰难前行,最终,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发现了北元军队的踪迹。】
【蓝玉大军在捕鱼儿海南岸发起突然袭击,北元军队措手不及,纷纷败逃。明军俘虏了北元的大量官员、贵族和百姓,包括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等人。】
【此役明军大获全胜,俘虏北元军民七万余人,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大量财物。北元小朝廷被彻底摧毁,其残余势力也逐渐被明朝消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