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开始的白莲教曾遭到南宋官方禁止,茅子元还被流放到江州。但白莲教还是如同病毒一般流传开来,甚至甚至远播到蒙古统治下的草原地区。】
  【元朝统一中国后,采取宗教自由的政策,白莲教也得到了朝廷的承认,进入了全盛时期。】
  【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数十,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上为皇家祝福祈寿,下为地方主办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
  【堂庵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道人甚至勾通官府,交结豪强,成为地方一霸!】
  曹操:“这些白莲教众与地方豪强有何区别!”
  【经过长期流传,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发生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崇奉弥勒佛,宣扬“弥勒下生”这一本属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另一部分教徒则夜聚明散,聚众滋事,还有的武装反抗元廷统治。】
  【元朝中后期,由于白莲教势力膨胀过大,被朝廷明令禁止,因此白莲教彻底演化为一个反朝廷的组织。当元朝社会矛盾激化后,信封白莲教的底层百姓就成为了反抗元朝的先锋军!】
  【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人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以民谣聚拢人心。】
  评论区
  “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塔儿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儿红,南人来做主人翁。”
  “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
  这些简单直白的民谣对大字不识的普通百姓触动极大,很多迷茫麻木的百姓高高抬起了自己的头颅。
  【当然,白莲教反抗元朝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汉人的民族情节,而是因为白莲教的教众都是最底层的百姓,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底层百姓在任何一个朝代想要活下去都是极为艰难的。】
  【因此,一定程度上代表底层民意的白莲教在宋朝反宋,元朝反元,明朝反明,清朝反清!】
  评论区
  “真是头铁的反对派!”
  “谁让封建统治者不做人,但凡他们能多为底层百姓着想,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想着拉他们下马了。”
  朱元璋气不过:“朕给他们安稳的生活,不遗余力地打击贪官污吏,朕做的还不够好吗!”
  朱标:……
  【元末大起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起义阶层的全面程度都是空前的。不同于之前的所有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元末不仅是阶级矛盾的爆发,还有民族矛盾参杂其中。】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人首举义旗,以红巾为号,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被后世称为红巾军起义!】
  【韩山童出身白莲教世家,他的祖父就是白莲教主,因宣传教义被谪徙永年白鹿庄。韩山童继承了祖父这份十分有前途的职业,他行走天下,到处宣称天下将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因此起义后便被推举为明王!】
  【为了扯虎皮充大旗,刘福通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并自称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代,当辅佐明王。】
  【韩山童当即发布文告,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战旗,表示推翻元朝,恢复大宋的决心!】
  评论区
  “怎么想的,居然自认是宋徽宗的后代,不觉得晦气吗?”
  “普通百姓哪里知道皇帝是谁,是明君还是昏君,宋徽宗名气最大,不管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在百姓口中知名度最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