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只知道辛弃疾和陆游、文天祥,语文课本上有他们的诗词。”
  “生生将一个纵横沙场的大将逼成了词中之龙……”
  辛弃疾长叹一声:我传到后世的居然只有文名吗?
  “皇帝里面只听说过完颜构。”
  “还有南宋末年跳海自尽的小皇帝和十万军民……”
  赵匡胤:“南宋末年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比北宋末年还要耻辱可笑吗?”
  “南宋的文治武功样样不突出。”
  “全靠用钱财向金国买和平,维持了百年的统治。”
  “在南宋的金钱攻势下,金国皇室权贵迅速腐化,西夏也江河日下,简直是一个比烂的时代。”
  “中原三个国家专注于内斗,给蒙古的强势崛起提供了安稳的外部环境。”
  “……”岳飞:“蒙古!又是一个草原异族?”
  【南宋,自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到1279年,末帝跳海自尽,共历九帝,享国152年。】
  【赵构在南京称帝之时,尚且控制着河南、关中等地。称帝五天后,赵构迫于压力,启用李纲为相,李纲到任后先上“十议”,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
  【他是坚决的主战派,要求重新启用靖康年间被罢免的主战派官员,严惩张邦昌等曾为金国效力的官员,与金人堂堂正正的打一仗,夺回宋人的骄傲!】
  【为加强抗金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他还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赵匡胤早已将中原大地的舆图刻在脑子里,一听到这里,就知道这个战略十分合理:“北人不识水性,金人想要渡过大江大河,必得费一番功夫,只要将三条大河的关键渡口守好,就相当于断了金人的骑兵之利,不怕金人南下!”
  唯一可惜的是……
  【可惜的是,赵构最信任的是投降派的黄潜善、汪伯彦二人,他们一力主张南逃。赵构早就被金人吓怕了,立刻下令“巡幸东南”,目的建康(今江苏南京)。】
  刘邦:“呵!真是可笑,皇帝被俘叫北狩,往南跑路叫巡幸,你们是会给自己找面子的。”
  【即便李纲拿出赵构前不久承诺的“独留中原”的誓言,依旧无法让一心逃跑的皇帝收回成命,反倒招致赵构的憎恶。】
  【很快,赵构任命李纲为左相,黄潜善为右相,汪伯彦任知枢密院事,对李纲成钳制之势。仅做了两个月宰相的李纲很快就被赵构罢免职位,此后再未得到重用。】
  李纲:“老夫得不得到重用不重要,但是不能南迁啊!一旦官家逃往南方,对北方的抗金大势就是最大的打击!”
  北方人心离散,大宋就再也回不去了……
  【在汪、黄二人的“辅佐”下,赵构考虑的不是如何加强军备、收复失地,而是继续派人向金人“祈请”求和。】
  【金人正在一路高歌猛进,怎么可能答应议和的要求,建炎元年,赵构派遣傅雱出使金国,傅雱只带回了金人的两个要求,一是向宋朝索取逃到南方的三镇人,二是替西夏索要宋朝自熙河开边以来所开拓的疆土。】
  程咬金:“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
  秦琼:“若你是金人,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还要答应敌人的和谈吗?”
  程咬金:“当然不,堂堂正正打下来的土地才是属于我们的!”
  秦琼:“所以,这两个条件就是金人在戏耍南宋。若是南宋答应了,对他们再好不过,若是不答应,也没什么损失,反正战争是不会停止的。”
  李世民:“两个武将都能看明白的事,南宋君臣到底在奢望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