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神宗哲宗朝的朝臣们悚然而惊,年纪大的那些还能端得住,年纪小一些的就绷不住了,若是不出意外,他们都有机会喜提“亡国之臣”的称号。
  赵煦:“立刻将端王看押起来,端王府许进不许出!”
  宋太·祖掐指一算:怎么才一百多年!
  宋太宗面色阴沉:让朕来好好看看大宋的亡国之君是个什么货色。
  【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自幼养尊处优,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这样的个性若是做一个闲散王爷,定能成为一个书画绝佳的文人才子,但很可惜的是,他登上了皇位,却本性难移……】
  评论区
  “据说在赵佶出生之前,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随后就生下了徽宗。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宋徽宗是李煜的转世。”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言,但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
  ……
  赵匡胤已经气过头,还有心情吐槽:“南唐后主,做什么都好,唯独不适合做皇帝。没想到大宋也出了一个这样的奇葩!”
  赵光义迁怒道:“将宫中关于李煜的书画统统销毁!”
  ……
  【赵佶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甚至还能自创瘦金体,却唯独对政事不感兴趣。】
  赵匡胤无师自通吐槽技能:“那你还当什么皇帝!”
  他咬牙切齿,想要将胸中的郁气抒发出去,免得把自己气个好歹。
  【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在向太后的一意孤行下,17岁的赵佶被立为皇帝。次年,向太后去世,赵佶亲政,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想要用年号彰显自己的执政理念“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绥斯民”,但党争不仅没有如他所愿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评论区
  “向太后是守旧派,她执政的这一年,旧党又雄起了一波,章惇、蔡卞等人都被排挤出朝堂。”
  “曾经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纷纷官复原职,苏轼能够从海南回到常州,也是因为此事。”
  ……
  宋神宗有些苦恼:后宫从太皇太后到皇后,都随变法颇有微词,还将王先生当作乱臣贼子。
  这回有天幕在上,他可得与母亲好好谈谈,想来,母亲也不希望背上误国的骂名吧。
  至于皇后向氏,算了吧,没救了!
  【新党领袖章惇因反对赵佶成为皇帝,被罢相。为了与旧党相抗衡,新党又推出蔡京作为代表,与旧党的韩忠彦打擂台。赵佶采纳了新党的意见,将蔡京任命为宰相。放弃调和政策,一面倒向新党!】
  【蔡京虽然曾经是拥护新党之人,但他本质上就是个存粹的政治投机者,王安石变法时拥护变法改革,元祐初年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绍圣初年又积极附和新法,宋徽宗即位后,他又曲意逢迎,结交到杭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
  【最终,蔡京因为擅长书法,得到宋徽宗的重视,得以拜相!】
  王安石懊悔不已:“是老夫有眼无珠,识人不明!”
  【宋朝本是群相制,左右相与参知政事都是宰相,蔡京排挤走了旧党的左相韩忠彦、右相曾布。独揽相权,长达三年!】
  【蔡京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长达17年,到了宋徽宗末年,致仕多年的蔡京还能以太师的身份掌握朝政!】
  【宋徽宗在昏君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为虎作伥的就是蔡京、童贯等“六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