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贬颍州的时候,也曾对颍州西湖进行了疏浚,并修筑堤坝。”
  “还有惠州西湖,当时的苏轼已经六十多岁,千里迢迢来到惠州赴任,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惠州西湖,又修了一条长堤。”
  ……
  【如今的杭州西湖已经成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每天前往西湖游玩的人成千上万,苏堤春晓已成为西湖十大美景之一。】
  天幕出现了现代的西湖,数不清的游人围绕在西湖岸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与湖中荷花、游船、青山交织成一副美丽祥和的画面……
  苏轼:“曾经的西湖淤泥横塞,水草纵生,没想到居然变成了如画美景!”
  一时间,古代文人诗兴大发,将自己的诗文发到了评论区,写得最好的当然还得是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也有很多人看到了出将入相之外的另一条路,到地方为官,只要能做出政绩,就能被老百姓记几百年。
  若是像白居易和苏轼一样留下点什么,还能被当地树碑立传!
  儒家追求的“立功、立言、立德”,苏轼已经算是圆满了!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依旧无法躲避朝堂的风雨——元祐六年到元祐八年,苏轼两次被召回京,都因为与掌权者政见不合,自请出任地方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