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评论区
  “旧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当他们掌握权势后,旧党很快就分成了三派:洛党以程颐为首,蜀党以苏轼为首,朔党以刘挚、梁焘为首,三党之间因政见和学术分歧而争斗不休。”
  “程颐以布衣之士被司马光﹑吕公著引荐到朝堂,担任小皇帝的老师,他一味给皇帝灌输儒家思想,要求皇帝不近酒色,就连司马光这样的道德君子都觉得过分。”
  “司马光死后,朝臣借着朝贺的机会去吊唁,程颐认为不能这样做﹐刚刚朝贺完怎么能去哭祭。”
  “苏轼讥笑程颐说这是叔孙通制订的礼﹐不是孔夫子的礼。群臣都在嘲笑程颐的迂腐,程颐的弟子就诬陷苏轼在文章中污蔑宋仁宗不如汉文帝,宋神宗不如汉宣帝。要求将苏轼治罪!”
  “蜀党不能坐视本派的文坛大佬被排挤,纷纷上奏为苏轼辩解。”
  “不属于三党的范纯仁保持中立,认为苏轼是被诬陷的,朔党的王岩叟则支持程颐。”
  “三派党争的结果就是,蜀党的苏轼离开了中央,洛党的程颐也被罢官免职,只有朔党渔翁得利,成功掌控朝堂,成为司马光等保守派的继承者。”
  “之后,朔党内部又发生矛盾,权势之争,愈演愈烈,最终被章惇为首的变法派打击﹐彻底垮台!”
  ……
  刘彻一副看好戏的表情:“好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宋朝的朝堂可太热闹了。”
  张汤:宋朝就缺一个冷酷无情的刘氏皇帝……
  李世民只觉得滑稽:“就凭赵祯和赵顼的文治武功还敢与汉文帝、汉宣帝相提并论!”
  魏征:“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李世民觉得,若是魏征在宋朝也不一定能辩得过这些这些文臣。魏征所有谏言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自然无法像他们一样言过饰非,无中生有!
  朱熹:“洛蜀朔三党,本就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才走到一起。王安石一派被驱除出朝廷后,他们便不能相安于一朝。所谓:既交恶,其党迭相攻,说的就是他们!”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赵煦开始亲政。他下令继续父亲的改革,实施元丰新法,罢免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人,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人物,甚至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新党执政后,逐步恢复免役、青苗、市易等新法,对旧党进行了清算……】
  赵匡胤:“朝令夕改,这是在过家家呢?”
  百姓还没有适应一种政策,就被迫更换,怎能不引起混乱。倒是方便了贪官污吏盘剥百姓!
  【通过推行新政,赵煦取得了一些军事成果。他一改元祐时期的弃地求和政策,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在沿边诸路构筑了一道长达千余里的防御工事,在与西夏的战事中击败敌军三十万,是宋夏战争中少有的大捷,迫使西夏求和。还重启了河湟之役,成功收取青唐地区,进一步巩固了北宋的西北边防。】
  【但赵煦自幼身体虚弱,又因为子女接连夭折备受打击,公元1100年,赵煦病逝,年仅二十五岁。】
  宋神宗赵顼:怎么还没有朕的寿命长!
  也不知道继任的是自己的哪个儿子,不知距离靖康之耻还有多久……
  赵煦:还好有天幕的提醒,不然今年就是朕的死期。
  他还有很多目标没有实现,可不能就这样去见父皇……
  评论区
  “天资聪粹,实有为之主!”
  “不得不说,就连上天都不站在大宋一边,难得出现一位有勇气,有作为的皇帝居然英年早逝。”
  “如果赵煦多活二十年,说不定能一举打败西夏和辽国,毕竟辽国也是日暮西山了。”
  “那样就不会有靖康之耻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