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ヾ(≧奋≦)〃
  始皇赞道:“此人大才!”
  扶苏:“其文笔力雄健,奔腾驰骋,纵横捭阖,老辣犀利,很有战国纵横家之笔意。”
  李斯:“可惜生不逢时……”
  【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不把土地送给秦国,如果齐国不依附秦国,如果燕国的刺客没失败,如果赵国的良将还在,那结局说不定就不一样了呢!】
  赵匡胤死死盯着最后一句:“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是啊,想当年,秦国筚路蓝缕,从一个养马的小官成长为天下的霸主,如今的大宋难道还能比秦国处境艰难?
  秦国六世明君,代代接力,然而大宋却从第二代就走歪了……
  或许当年“杯酒释兵权”就是个错误。
  李世民:“宋朝为了消除唐末藩镇割据与五代军人乱政的弊端,将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但边患却并未因此而消除。”
  李治:“苏洵此文切中时弊,他骂的哪里是六国,分明是北宋的屈膝求和!”
  刘娥感慨道:“没想到大宋的男儿也有如此血气之人!”
  殿中的朝臣:……
  【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赵光义崇文抑武,到仁宗朝已经将近百年,宋朝的统治者成功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危险,却也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没有任何战斗力。败完辽国败西夏,能看到的将来还会败给金国、蒙古……被草原铁骑赶到大海上去!】
  【苏洵以一片赤诚之心,借六国灭亡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赂秦而亡的覆辙,要以六国为鉴,奋起抵抗辽和西夏的侵略,不要一味屈辱求和。】
  【苏洵的政论文气势磅礴,思想深刻,直接推演出了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赵祯:北宋灭亡!弊在贿秦!!!
  【然而,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苏洵的文章也没有让北宋的统治者警醒。】
  【宋仁宗一朝对外战事如此拉胯,让人怒其不争,作为一个没有统一天下的大一统王朝,宋朝并不是没有有能力的领军大将。北宋中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狄青,就是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崛起的!】
  赵匡胤惊喜:“大宋还有武将!”
  【狄青出身贫寒,因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宋朝的犯人很多都被充入军队,狄青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刘彻皱眉:“若非战事频繁,征兵困难,何必将囚犯充入军队,他们哪里有什么战斗力!”
  大汉的军队可都是良家子!
  评论区
  “在宋朝之前,只有战争频繁、兵源紧张的时候才会将囚犯充军。”
  “囚犯充军成为一项制度被确定下来就是在宋朝,宋朝的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其中厢军大部分都是囚犯组成的二线部队。如狄青一般能够出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厢军命运悲惨,社会地位低下,遭受所有人的歧视和虐待。”
  “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军队自然也是兵匪一家!”
  “明朝也继承了这一项政策,真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朱元璋:“同样是囚犯充军,明军的战斗力数一数二,宋军却如此不堪,可见政策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执行政策的人!”
  “到了清朝虽然也保留了这个制度,但清朝的八旗绿营兵源来源稳定,不需要依赖囚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