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居易:“你若是不写下来,也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
  元稹:……
  “元和四年,元稹出使蜀地的时候,特意慕名拜访了女诗人薛涛。薛涛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
  “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得罪当地权贵,被调离四川回到洛阳。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元稹:“这……不可能吧!”
  我虽然仰慕薛涛“女校书”的才华,但她比我大那么多,怎么可能!
  “薛涛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唱和,深得宰相武元衡的赏识,她死后,宰相段文昌还为她题写了墓志铭……”
  “两人相遇时,元稹三十一岁,薛涛比元稹大十一岁,且是歌伎出身,不能为元稹的仕途提供助力。两人分开后,薛涛写下‘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褪下红装,穿上道袍,终身未嫁。”
  “这段关系是最受人诟病的,因为此时,元稹的妻子还在世呢……”
  元稹张口结舌,“这……尚未发生的事,我该怎么跟夫人解释啊!”
  白居易:“早就跟你说了多注意一些,如今倒好,你的风流韵事都传到千年之后了。”
  元稹:“后人不会只关注这些事吧。”
  白居易:“你想想我家小弟,谁还关注他写的《李娃传》与那么多正经的诗文,只记得一本《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元稹:……
  白行简:……
  “除了薛涛,另一位才女刘采春也与元稹有恋情,刘采春是当时民间娱乐‘参军戏’中红极一时的女主角,往往几场演出下来,万人空巷!”
  “当时元稹任越州(今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在观看了刘采春的一次表演后,他立刻成为刘采春的粉丝,并写了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极尽捧角之能事。”
  “元稹毫不掩饰自己对刘采春美貌的倾心,他自己也承认‘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佚丽,非涛所能比也’。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他留滞浙江七年,两人来往时间也长达七年之久。”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赠刘采春》”
  “据说有一次元稹酒兴大发,题诗道: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同僚开玩笑说: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可见元稹与刘采春二人关系在当时人尽皆知。”
  “刘采春与元稹的绯闻虽然流传甚广,可这段感情也是无疾而终,原因很简单,元稹已经习惯了喜新厌旧,刘采春与薛涛一样,身份低贱,与元稹门不当户不对,自然也无法让这个浪子回头。”
  元稹面色涨红,却还是强行争辩道:“男人三妻四妾有何不可,天幕也太强人所难了。”
  只是一想起家中的妻子,元稹就有些无颜面对,恨不得长住好友家中,躲过一时算一时……
  【元和五年,元稹弹劾河南尹房式(房玄龄之后)违法乱纪,但他的弹劾不仅没有起到效果,还被召回京城罚俸。】
  【就在他途径华州驿站的时候,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经此路过,他们想要抢夺元稹居住的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上厅。】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唐宪宗反而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将元稹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李世民:“混账东西!宦官的气势都是被你们一点点养大的!”
  李治:“怪不得后人不认可他们所谓的元和中兴,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这是元稹第一次被贬,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涯。】
  【这一年是元和五年,次年,白居易的母亲去世,他回到家乡为母亲守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