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似写新婚女子的心事,实则是在委婉的问张籍:您看,我能考上吗?”
  “张籍当即回了一首: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你那么优秀,科考一定没问题啦。”
  ……
  【贞元十五年,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开宣武。结果,韩愈刚离开四天,宣武军便发生了兵变,军中大乱,留下的人都被杀了,韩愈幸好提前离开,才得以免祸。】
  【同年秋,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不久后,张建封也去世了,韩愈再次失业,回到洛阳。】
  【贞元十六年,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这一次他终于通过了铨选。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韩愈:“第四次……”有些巧合让人不得不信。
  【韩愈想要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他来到国子监之后,才发现,因为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了信心,因而放松学业。】
  【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士大夫阶层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
  【韩愈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学生李蟠的提问撰写了《师说》一文,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天幕展现出《师说》全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但也不能不求师,耻于为师啊!”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朱熹:“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墨子:“没想到儒家子弟还有人能说出这样中肯的话。”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柳宗元:“魏晋以来,所有人都耻于向老师学习,只有韩退之不顾流俗,不顾嗤笑,招收学生,抗颜而为师,被世人当做狂人……”
  【韩愈性情直爽坦率,与人交往,不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对于那些权贵,他反倒不屑一顾,上奏言事更是直言不讳,不在乎会不会得罪皇帝。因此,他的仕途并不顺利……】
  【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关区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饿殍遍地。而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韩愈在愤怒之下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但李实不仅是皇亲国戚,还深得德宗李适的宠爱。不出所料,韩愈的上书石沉大海,他本人反而遭李实等人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德宗李适:“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呢,德宗晚年一心揽钱,不理国事,朝政早已被奸佞与宦官把持!
  第371章 中唐文学
  【被贬后的韩愈并没有丧失斗志,他在山阳县勤政爱民,深的当地百姓爱戴。百姓甚至用“韩”字,为自家儿子取名。】
  【就在这一年,韩愈唯一的侄子韩老成去世了,韩家传到现在只剩下了他一个男丁,韩愈悲恸之下写下了《祭十二郎文》。】
  年轻的韩愈惊呼一声:“我的侄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