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评论区
  “王勃虽英年早逝,但仅一篇《滕王阁序》却让其名垂千古。”
  “王勃就是盛唐诗歌的黎明女神!”
  第346章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第二位便是杨炯,当然杨炯本人并不认可这个排名。】
  李治好奇的询问站在身边的杨炯,“卿想要什么样的名次?”
  杨炯性情耿直,也极其渴盼能够拥有一次机会,让天子记住自己,便朗声答道:“回陛下,臣之前不知王子安的才学,自认为应排在卢升之(卢照邻)之后,王子安之前。但《滕王阁序》才起横溢,堪为千古绝唱,臣已无不平之心。”
  杨炯虽自认为比王勃有才,但他也为王勃的诗文集写了序言,可见诗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王勃对与自己志向一致,不同与流俗的诗人都很有好感,当即对杨炯释放了善意。
  “流俗”上官仪:我才是文坛领袖,天幕却大赞“初唐四杰”。不知这个文坛领袖还能担任多久……
  【杨炯也出生于永徽元年(650年),与王勃同岁,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文采出众,尤爱诗词。九岁参加神童试,成为朝廷认可的神童。十一岁任弘文馆待制,成为皇帝的待诏供奉。】
  杨炯默默地想:直到如今依旧是待诏……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杨炯的思想逐渐成熟,产生了学而优则仕的想法,作了《青苔赋》、《幽兰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评论区
  “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挺龙虎之嘉名……”
  “在文中,杨炯以幽兰为喻,将自己比作屈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李治:“此文用词华美,用典精确,不错。”
  但是,你怀才不遇,岂不是在说朕没有识人之明!
  【26岁的杨炯参加了科举考试,顺利登科,成为秘书省校书郎。】
  【心怀经国天下之心的杨炯,直到年近三十才得到了一个校对典籍的九品小官,杨炯心中自然郁郁不平。要知道,与他同岁的王勃已经因一篇《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绝唱,人虽死,其名却震彻寰宇!】
  评论区
  “此时,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高宗派裴行俭为帅,出兵征讨。”
  “杨炯也渴望建功立业,于是写下了《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刘彻:“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写得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