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臣武将心中百感交集,小动作频频,但只要皇帝能够冷静持重,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个天下就不会乱!
  老年的李隆基就无法借鉴此计了,大唐最精锐的军队已经掌握在节度使的麾下,李隆基只能召集忠心朝廷之人带兵勤王,围剿安禄山!
  待他发下命令才发现,他的诏令早已无法传出宫廷了。太子李亨联合禁军统领陈玄礼将皇宫团团包围,提前十年将李隆基赶下了台……
  但李亨也不是众望所归的天下之主,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也有李亨争权夺利、反复无常的“功劳”!
  百官的抵触,百姓的不信任,让李亨焦头烂额。
  就在天幕开始之前,又传来安禄山起兵叛唐的消息……
  这个时空的李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却也伴随着无限的希望!
  中晚唐的明君对自己虎头蛇尾的执政进行了反思,将天幕提及的名臣贤士召到中央,监督自己的作为。
  虽不知他们的幡然醒悟能够持续多久,但哪怕只有一日,也能让百姓多过一天好日子。
  ……
  七日之后,直播如期而至!
  宋朝的君臣严阵以待,忐忑又紧张的看向天幕。
  从天幕透露出的一些消息来看……他们已经备好了救心丸和降压药,就连太医也准备了好几位。
  【对于很多非历史专业的普通人来说,唐朝的皇帝只知道一个唐太宗与武则天,若是了解唐玄宗,便能算是较为关注历史的人了。】
  【但我们所知道的唐朝诗人却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每一个名字都耳熟能详。即便无法将诗人与他们的诗词对上号,但只要提及中小学背诵的名句,我们依旧能脱口而出,接出下句,这是每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子的保留技能!】
  赵匡胤瞪大了眼睛:“不是该讲大宋了吗,怎么又回到了唐诗!”
  赵祯:“朕能对唐诗倒背如流,何必再听这些。”
  王安石:“臣虽然在闲暇时间喜欢写诗,但更想知道大宋的未来,以便调整改革的政策啊!”
  不论宋朝的君臣如何失望,天幕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讲解诗词的巅峰——唐诗!
  第344章 初唐四杰
  【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来源于当时的劳动号子和祭祀颂词。最早的时候,诗、歌和乐、舞是一体的,诗就是当时的歌词,如同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一样。】
  【譬如著名的《弹歌》:断竹(砍伐野竹),续竹(连接野竹)。飞土(打出泥弹),逐宍(rou)(追捕猎物)。便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歌谣。】
  【《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只有用言语表达的艺术才是诗歌。】
  【古代信息传递不方便,经验丰富的古人便将自己写好的诗编成歌,口口相传!后来,诗从歌中分化而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
  【《诗经》便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当时的“流行音乐”。】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司马迁:“《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有三种内容,即风、雅、颂,以赋、比、兴为表现手法,这便是诗歌六义!后世所有诗歌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贵族祭祀的诗歌。《颂》则是周王室祭祀宗庙的诗歌。因此,《诗经》不仅是当时的智慧结晶,也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印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