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3 / 3)
李治:“这是东汉末年重现啊,朕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桓灵!”
【在皇帝与宦官的倒行逆施之下,大唐已经走上了末路。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起义军席卷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个省,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朝统治,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而这场灭亡大唐的农民起义,归根究底似乎都能归结于科举制的不公,与盐政的破坏。】
李世民深感疑惑:“科举制!”
李适瞠目结舌:“盐政!”
刘宴:“天幕曾说过,因为官盐价高,所以私盐猖獗,难道此二人都是私盐贩子!”
房玄龄杜如晦立刻翻到自己曾记载的科举制的弊病,一时间面面相觑:“难道是因为没有糊名……”
这本是世家大族与朝中大员的一点私心,只为给自家子孙留一条登天之路,毕竟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有出息。
只是,这后果也太严重了吧!
【自第五琦、刘晏改革盐政后,大唐的食盐收归官营。但朝廷不断增加盐税,导致盐价暴涨,普通百姓都买不起官盐,私盐贩子便应运而生,王仙芝与黄巢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刘宴:“果然如此,我要立刻给陛下上奏,下臣被贬斥无所谓,但盐政不可改易!”
李适也发下命令:“立刻召刘宴回朝!”
杨炎冷眼旁观,却无法阻止。
【贩盐是暴利行业,也是见不得光的黑道生意,自然要养很多打手。王仙芝与黄巢两人精通骑射,武艺高强,还有丰厚的家底,忠实的拥趸,逐渐成为私盐贩子中的首领。】
【时年关东大旱,朝廷还要催逼租税、差役,百姓走投无路,便聚集在王仙芝与黄巢的周围。】
【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于濮州濮阳率众起义,发出檄文斥责唐朝吏贪赋重,赏罚不平,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无数活不下去的平民相应他的号召!】 ↑返回顶部↑
【在皇帝与宦官的倒行逆施之下,大唐已经走上了末路。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起义军席卷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个省,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朝统治,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而这场灭亡大唐的农民起义,归根究底似乎都能归结于科举制的不公,与盐政的破坏。】
李世民深感疑惑:“科举制!”
李适瞠目结舌:“盐政!”
刘宴:“天幕曾说过,因为官盐价高,所以私盐猖獗,难道此二人都是私盐贩子!”
房玄龄杜如晦立刻翻到自己曾记载的科举制的弊病,一时间面面相觑:“难道是因为没有糊名……”
这本是世家大族与朝中大员的一点私心,只为给自家子孙留一条登天之路,毕竟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有出息。
只是,这后果也太严重了吧!
【自第五琦、刘晏改革盐政后,大唐的食盐收归官营。但朝廷不断增加盐税,导致盐价暴涨,普通百姓都买不起官盐,私盐贩子便应运而生,王仙芝与黄巢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刘宴:“果然如此,我要立刻给陛下上奏,下臣被贬斥无所谓,但盐政不可改易!”
李适也发下命令:“立刻召刘宴回朝!”
杨炎冷眼旁观,却无法阻止。
【贩盐是暴利行业,也是见不得光的黑道生意,自然要养很多打手。王仙芝与黄巢两人精通骑射,武艺高强,还有丰厚的家底,忠实的拥趸,逐渐成为私盐贩子中的首领。】
【时年关东大旱,朝廷还要催逼租税、差役,百姓走投无路,便聚集在王仙芝与黄巢的周围。】
【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于濮州濮阳率众起义,发出檄文斥责唐朝吏贪赋重,赏罚不平,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无数活不下去的平民相应他的号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