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3 / 3)
【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还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他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下不世之功,也能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保全自身!】
评论区
“郭子仪在外抵御吐蕃,鱼朝恩却派人挖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满朝文武都很担心,这不是逼着大将造反吗?”
“郭子仪却没有与鱼朝恩正面对上,而是向皇帝诉说自己的委屈:大概是我在行军途中没有阻止士兵破坏百姓坟墓,才有此报应吧。”
“一句话,不仅打消了皇帝的怀疑,还让奸臣无计可施。”
领兵在外,全家老小被皇帝灭门的郭威对此很有经验。
若是皇帝值得效忠,便不要露出埋怨的神色。若是皇帝不值得效忠,就不能有任何犹疑!
郭子仪却没得选,因为挖坟的不是皇帝,而是奸臣,他能想到的起兵理由只有清君侧。
但,这不是跟安禄山同流合污了吗!
“代宗朝时,郭子仪便多次上奏退休回家养老,可惜都没有得到代宗的同意。”
“德宗继位后,郭子仪被德宗调回朝廷,进封太尉,中书令,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
“郭子仪死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亲临安福门送葬,还特意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了一丈。”
郭子仪松了一口气,他真担心自己也会落得李光弼、仆固怀恩的下场。
“也算是极致哀荣了。”
……
【代总李豫自幼便得到李隆基的看中,视其为能继承自己基业的后代。可惜,李豫继承到的基业已经千疮百孔,危如累卵了。】
李隆基沉痛道:“都是朕的错!”
他要下罪己诏,减免赋税,安抚因安史之乱而死的百姓……
不能等到百姓起兵再想着挽救,那时就晚了!
【李豫也曾立志改变国家的境况,重回开元盛世之景。于是他掌握大权后,将程元振等权宦或死或贬,任用贤臣杨绾,命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李世民疑惑:“盐法?” ↑返回顶部↑
评论区
“郭子仪在外抵御吐蕃,鱼朝恩却派人挖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满朝文武都很担心,这不是逼着大将造反吗?”
“郭子仪却没有与鱼朝恩正面对上,而是向皇帝诉说自己的委屈:大概是我在行军途中没有阻止士兵破坏百姓坟墓,才有此报应吧。”
“一句话,不仅打消了皇帝的怀疑,还让奸臣无计可施。”
领兵在外,全家老小被皇帝灭门的郭威对此很有经验。
若是皇帝值得效忠,便不要露出埋怨的神色。若是皇帝不值得效忠,就不能有任何犹疑!
郭子仪却没得选,因为挖坟的不是皇帝,而是奸臣,他能想到的起兵理由只有清君侧。
但,这不是跟安禄山同流合污了吗!
“代宗朝时,郭子仪便多次上奏退休回家养老,可惜都没有得到代宗的同意。”
“德宗继位后,郭子仪被德宗调回朝廷,进封太尉,中书令,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
“郭子仪死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亲临安福门送葬,还特意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了一丈。”
郭子仪松了一口气,他真担心自己也会落得李光弼、仆固怀恩的下场。
“也算是极致哀荣了。”
……
【代总李豫自幼便得到李隆基的看中,视其为能继承自己基业的后代。可惜,李豫继承到的基业已经千疮百孔,危如累卵了。】
李隆基沉痛道:“都是朕的错!”
他要下罪己诏,减免赋税,安抚因安史之乱而死的百姓……
不能等到百姓起兵再想着挽救,那时就晚了!
【李豫也曾立志改变国家的境况,重回开元盛世之景。于是他掌握大权后,将程元振等权宦或死或贬,任用贤臣杨绾,命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李世民疑惑:“盐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