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2 / 3)
程咬金:“唐军有数十万,远超叛军,只要将一支兵马放在魏州附近,史思明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光弼建议分兵北上逼进魏州,就算不能取胜,也能牵制史思明部,解除唐军腹背受敌的危机,可是鱼朝恩断然拒绝。】
程咬金咬牙切齿:“混账,这么好的计策为何不用!”
评论区
“鱼朝恩可是堂堂的观军容宣慰黜陟使,怎么能让麾下的一个节度使指手画脚呢?(狗头)”
“再说了,敌寡我众,胜负马上就见分晓,有什么好担心的?(狗头)”
“收起我的四十米大刀,差点误伤友军。”
……
【鱼朝恩很快就会为自己的盲目自信付出代价,但这个代价却是大唐朝廷无法承受的……】
【唐军围攻邺城四月不下,师老势屈。史思明趁机率部向唐军逼进,并截断唐军粮草。】
【三月初六,号称60万的唐军,布阵于安阳河之北。史思明亲领精兵5万与唐军李光弼等部激战,双方皆伤亡惨重。】
【这时,郭子仪率军赶到,但还不等他摆开阵势,忽见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两只军队皆大惊而退。唐军向南撤退,后军的将士以为前线惨败,一哄而散,阵型混乱,一溃千里!】
评论区
“好熟悉的画面,撤退变成了溃退。”
“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苻坚:……
【此战后,郭子仪军溃退到河阳桥,李光弼整军返回太原,其余节度使各回本镇,史思明重新占领洛阳。】
【史思明南下救援是为了大燕皇帝之位,自然不会就此退兵,他陈兵邺城,诱杀安庆绪及高尚、崔乾祐等人,率部进入邺城,霸占了安庆绪的兵马,自称大燕皇帝!】
【此战,唐肃宗李亨等着安庆绪逃到邺城一年之后才下令攻城,发兵数十万竟然不设元帅,没有统一的调度。长时间围城不下,粮秣不继,军心不稳。再加上鱼朝恩不懂兵法,胡乱指挥,以至于唐军大败。】
【回朝后鱼朝恩更是颠倒黑白,将兵败的责任一股脑都推到了郭子仪的头上,李亨不明是非,直接罢免了郭子仪的兵权!】
刘彻:“前线还在打仗,北方一片混乱,居然罢免大将。真不愧是李隆基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
汉武朝的文臣武将顿时觉得自家皇帝也没那么难伺候了,最起码他不会不懂装懂,也不会被人蒙骗混淆黑白。
评论区
“鱼朝恩专权跋扈,肆无忌惮,公卿大臣不敢抬头看他。天下大事都要经过他的决定,皇帝李亨也很讨厌他,却不得不受他的摆布,因为大唐最精锐的禁军神策军在鱼朝恩的手中。”
“鱼朝恩最后被宰相元载设计缢死,但他的出现却大大增强了宦官的实力,为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李世民:“朕还以为李亨是昏聩,宠幸宦官,没想到是无能,连一个宦官都解决不了。”
【鱼朝恩之后,李亨又开始宠信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纵容他们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越发嚣张!】
评论区
“李辅国是李亨的心腹,拥立李亨登基为帝,李亨性格懦弱,将李辅国当做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
“李辅国还走到了前朝,做了兵部尚书,权倾朝野!所有朝政都要经过他的手才能传给李亨,三公九卿必须经过他的安排,才能见到皇帝。” ↑返回顶部↑
【李光弼建议分兵北上逼进魏州,就算不能取胜,也能牵制史思明部,解除唐军腹背受敌的危机,可是鱼朝恩断然拒绝。】
程咬金咬牙切齿:“混账,这么好的计策为何不用!”
评论区
“鱼朝恩可是堂堂的观军容宣慰黜陟使,怎么能让麾下的一个节度使指手画脚呢?(狗头)”
“再说了,敌寡我众,胜负马上就见分晓,有什么好担心的?(狗头)”
“收起我的四十米大刀,差点误伤友军。”
……
【鱼朝恩很快就会为自己的盲目自信付出代价,但这个代价却是大唐朝廷无法承受的……】
【唐军围攻邺城四月不下,师老势屈。史思明趁机率部向唐军逼进,并截断唐军粮草。】
【三月初六,号称60万的唐军,布阵于安阳河之北。史思明亲领精兵5万与唐军李光弼等部激战,双方皆伤亡惨重。】
【这时,郭子仪率军赶到,但还不等他摆开阵势,忽见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两只军队皆大惊而退。唐军向南撤退,后军的将士以为前线惨败,一哄而散,阵型混乱,一溃千里!】
评论区
“好熟悉的画面,撤退变成了溃退。”
“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苻坚:……
【此战后,郭子仪军溃退到河阳桥,李光弼整军返回太原,其余节度使各回本镇,史思明重新占领洛阳。】
【史思明南下救援是为了大燕皇帝之位,自然不会就此退兵,他陈兵邺城,诱杀安庆绪及高尚、崔乾祐等人,率部进入邺城,霸占了安庆绪的兵马,自称大燕皇帝!】
【此战,唐肃宗李亨等着安庆绪逃到邺城一年之后才下令攻城,发兵数十万竟然不设元帅,没有统一的调度。长时间围城不下,粮秣不继,军心不稳。再加上鱼朝恩不懂兵法,胡乱指挥,以至于唐军大败。】
【回朝后鱼朝恩更是颠倒黑白,将兵败的责任一股脑都推到了郭子仪的头上,李亨不明是非,直接罢免了郭子仪的兵权!】
刘彻:“前线还在打仗,北方一片混乱,居然罢免大将。真不愧是李隆基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
汉武朝的文臣武将顿时觉得自家皇帝也没那么难伺候了,最起码他不会不懂装懂,也不会被人蒙骗混淆黑白。
评论区
“鱼朝恩专权跋扈,肆无忌惮,公卿大臣不敢抬头看他。天下大事都要经过他的决定,皇帝李亨也很讨厌他,却不得不受他的摆布,因为大唐最精锐的禁军神策军在鱼朝恩的手中。”
“鱼朝恩最后被宰相元载设计缢死,但他的出现却大大增强了宦官的实力,为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李世民:“朕还以为李亨是昏聩,宠幸宦官,没想到是无能,连一个宦官都解决不了。”
【鱼朝恩之后,李亨又开始宠信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纵容他们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越发嚣张!】
评论区
“李辅国是李亨的心腹,拥立李亨登基为帝,李亨性格懦弱,将李辅国当做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
“李辅国还走到了前朝,做了兵部尚书,权倾朝野!所有朝政都要经过他的手才能传给李亨,三公九卿必须经过他的安排,才能见到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