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玉环原本有一个两情相悦,郎才女貌的夫君,难道作为皇子妃,她能够享受到的荣华富贵比贵妃差很多吗?”
  “后宫女子不曾掌握权利,也不必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在儒家的三纲五常中,女子既要能够劝谏君王,又不能干政。既要贤良淑德,又要知情知趣,还得讨他们喜欢……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女子哪个没有背负‘骂名’!”
  “要说罪魁祸首还得是李隆基,禁卫军不能对君父下手,只能将所有怨愤都发泄在奸佞和后妃身上。”
  “唐家国破君不守,独载蛾眉弃城走。金瓯器重不自持,玉环堕地犹回首。李东阳”
  ……
  【随后,李隆基在禁卫军的保护下逃亡蜀郡,太子李亨与其分道扬镳,北上朔方收拾残兵败将抗击叛乱。公元756年,李亨在灵武称帝,改元至德,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史称唐肃宗!】
  评论区
  “很多人怀疑马嵬兵变是太子李亨的主意,就连李隆基都这样认为,所以父子二人才会在这里分道扬镳。”
  “离开京城的所有人马总共三千,负责殿后的太子就有两千人,他的两个儿子正在其中,他有能力威胁皇帝。”
  “但李亨没有想到的是,与他合作的禁军首领陈玄礼在杀死杨家兄妹后,再次宣誓效忠李隆基,这保证了李隆基的人身安全。但父子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李隆基要入蜀,李亨就只能另谋出路了。”
  李治:“如果李亨真能有此决断,朕也就不担心了。”
  武后:“陛下认为李亨不能解决叛乱?”
  李治:“他不曾有过任何政绩,面对兵变犹豫不决,怕是已经被李隆基压制的毫无雄心魄力了。”
  武后摇摇头:“臣妾无论如何推演,都想不到安史之乱为何会打八年!”
  李治:“李隆基只是太上皇,又不是死了,他难道不会与李亨争夺权势。”
  武后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不由得感叹:“兵变的将士怎么没有杀了他!”
  皇帝的名头太好用了,不论太子是不是主谋,不都能背上疑似弑君的骂名啊!
  【李亨是李隆基的第三子,母亲只是李隆基的姬妾,因此,李亨自幼在王皇后膝下长大,皇后对他百般呵护,视做亲生。】
  【李亨幸运的投胎成了皇帝的儿子,五岁便有了自己的爵位官职。却又不幸的成为李隆基的儿子——】
  【李隆基靠着政变上位,对所有皇子都很忌惮,他修了一座巨大的宅院,号称“十王宅”,把已经成年的皇子都安置在十王宅中,由宦官负责管理日常所需。李亨十五岁进入十王宅,在里面住了整整十三年!】
  李世民气笑了:“这是皇子还是囚犯,你对所谓的义子那么宠信,对自己的亲儿子却这般苛刻,是不是觉得只有皇子才能发动政变!”
  【公元738年,太子李瑛被废杀,李林甫极力推荐李琩为嗣,而李隆基则中意于“年长,且仁孝恭谨,又好学”的忠王李玙(李亨),为此犹豫一年有余,高力士提醒他“推长而立,谁敢复争”,李隆基才拿定主意,立李玙(李亨)为皇太子。】
  【从被推上太子之位起,李亨就被周围的政治威胁所包围。首先是李林甫与杨国忠,他们以讨好李隆基立足朝堂,自然会担心太子登基后他们会失去手中的权利。】
  评论区
  “李亨在十王宅中长大,李隆基对他所有势力了如指掌。”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李隆基从未出面为李亨说话,说明他也不想看到太子羽翼丰满,势力扩张。”
  “这段时间已经是李亨此后政治生涯中,最为安宁的一段时间了。”
  太子李亨苦笑,他让父皇当了太上皇,父皇定不会放过他,他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天幕上,他要立刻行动起来,联合禁军首领陈玄礼,控制皇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