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叛军中的将领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的人,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名为崔乾佑。”
  “他出身博陵崔氏旁枝破落之家,大败名将封常清于洛阳,俘虏名将哥舒翰于潼关,攻取长安城与河东郡,屡立奇功。之后败于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之手……”
  封常清,哥舒翰:合着我们一生威名都给你做了踏脚石!
  尉迟恭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名将为何投靠了叛军?”
  李世民:“敬德莫不是忘了,你当初也曾投靠刘武周,不过是局势所迫罢了……”
  “唐朝的科举不糊名,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改换门庭的机会。再加上自开国以来,河北地区便被唐朝官场歧视,河北的士人早已满腹怨气,他们是安禄山麾下最积极的一批人。”
  “只有改朝换代才能打破固有阶级,给他们一个上升的渠道!”
  ……
  李世民沉痛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一千年前的宣言,在今日依旧触目惊心啊!”
  河北必须要做出改变了,李世民下定决心,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让河北地区的百姓归心。
  【哥舒翰麾下的将士早已是人心惶惶,他们既担心会战死沙场,又担心会被朝廷诛杀,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包围驿站,抓住哥舒翰,带着他一起投降了叛军。】
  评论区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血还没干呢,哥舒翰打了这么大的败仗,不死也得脱层皮。”
  “但他终究还是投降了,不仅自己投降,还写信劝降李光弼等人,以至于一生荣耀化为乌有。”
  李白感叹道:“虽然哥舒翰的选择其情可悯,但与安史之乱中为国捐躯的人比起来,终究失去了让人敬仰的光彩……”
  哥舒翰垂下了头,他的心中纷乱如麻,一时想要羞愤自杀,一时又想报仇雪耻。
  不知圣人还会不会给自己这个机会……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唐玄宗李隆基错估形势,放弃险要的潼关,过早的与敌军野战,结果人地两失,平叛形式急转直下!】
  哥舒翰猛地抬头,对啊,还有叛军,失去了潼关,长安还能保得住吗!
  唐初所有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着急的等待着天幕的宣判……
  第324章 安史之乱2
  【前线将士为国捐躯,后方的君王却在不遗余力的拖后腿,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不然,安史之乱何至于持续八年之久。】
  【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诗中记下了这一刻: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京畿附近的河东、华阴、冯翊、上洛都变成了一座空城,叛军长驱直入,逼近长安,大唐危在旦夕!】
  李世民不敢眨眼盯着天幕:“朕的长安!朕的大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晚年的李隆基利令智昏,早已不复早年的英明果断,他再一次突破了身为皇帝的底线。】
  【当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满城震惊,一片混乱。六月十二日,李隆基下诏宣称自己要亲征,所有听到的人都不信。】
  评论区
  “皇帝已经失信于人,大唐朝廷的凝聚力没有了。”
  【群臣已经看透了李隆基色厉内苒,外强中干的本性,李隆基所作所为也没有让他们意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