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评论区
  “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戚不仅卖官鬻爵,而且不经吏部准许,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冗官滥吏充斥官府。”
  “唐玄宗罢免所有的斜封官,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大革其滥,十去其九。大大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
  “李隆基也对科举制度作出了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他特别重视县令的考核,认为县令是朝廷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代表了国家的形象。新选任的县令必须经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不合格者立刻淘汰。”
  “他设置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每年派遣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对违法官吏严惩不贷。”
  “恢复了谏官河史官参与宰相会议的制度,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制度,到高宗时期,李义府、许敬宗等人入阁为相,很多事不敢公开讨论,此项制度才作废。”
  李隆基:“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
  【姚崇不迷信天命,面对开元四年的山东大蝗灾,他力排众议,灭杀蝗虫并焚烧虫尸。开元初年的连年蝗灾并没有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武则天有些好奇:“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只能用祭天祈福祈求消灾。古人也说灭蝗会违背天命,你怎么就敢带头灭蝗?”
  姚崇:“回陛下,修德免灾不是对灾祸听之任之,而是要主动救灾。如果为了保护蝗虫而牺牲人命,才是真正的违抗天命!扑救蝗灾解救百姓是善举,若是上天降下灾祸,臣愿一人承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