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3 / 3)
“若以帝王相待,便是后宫嫔妃千百也无不可,武则天只有几个内宠,也算是克制了。”
李世民明白了妻子的用意,思索片刻,还是心情复杂地为此事定下了基调:“大唐风气开放,武则天只是内帏不修,并不能掩盖她的才能,知人善任,权不下移,堪称女中英主!”
群臣:陛下和娘娘也太大度了吧!她夺得可是李唐的江山啊!!!
殊不知,李世民想的更深一点,若不出意外,下一代皇帝定然还是李治,可是李治的儿子却没有一个能立起来的。
既如此,不如找一个能够延续国祚的太后临朝称制。
就像刘邦已经知晓吕后所行之事,却奈何不得她,因为若是没有吕后,汉朝也得二世而亡。
不过是权衡利弊罢了……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只有二张侍奉在侧。在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的支持下,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禁军统领李多祚等人诈称二张谋反,发动政变,杀死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
【史称神龙政变!】
武则天:“呵,狄公推荐的好人才啊!狄公都去世五年了,还能掌控朝代更迭,怪不得后人将唐朝恢复国祚的功劳加在你的身上!”
张柬之、桓彦范都是狄仁杰力荐才进入中枢的。
狄仁杰只能为自己看好的人才再说上一句话:“陛下掌权可以,二张弄权不行,请陛下明鉴!”
崔玄暐是武则天亲自提拔的,没想到他也会参与其中。
崔玄暐:“臣正是为了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才不得不如此行事。”
武则天心中恼火,却又发泄不出来,不免郁闷不已。
【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终结,李唐王朝提前复辟,朝政制度重新回到唐高宗时期。】
【退位后的武则天居住在上阳宫,继位的中宗李显对母亲十分孝顺,晨昏定省,不敢懈怠。还为母亲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评论区
“张柬之五人的行为为人称道,但他们五人的下场却并不好。”
“他们虽然杀了张氏兄弟,将武则天逼回后宫,却放过了武三思等武氏子弟,为他们之后的下场埋下伏笔。”
“武则天对李显道:我将你召回京城就是要将皇位交给你,张柬之等人为了从龙之功,逼迫你发动政变,他们根本不是真的为你着想。”
“自此,李显依旧重用武氏子弟,并不信任神龙功臣。”
“武则天用一句话为自己报仇雪恨!”
“武三思勾结韦后,把持朝政大权,张柬之等人眼看着武后之事将要重演,劝谏皇帝除掉武三思,武三思与韦后反告张柬之等人图谋不轨。”
“李显将五人明升暗贬,封为王爵,调往外地,剥夺宰相权利,五人在离京之后被武三思派出的刺客刺杀,先后死于非命!” ↑返回顶部↑
李世民明白了妻子的用意,思索片刻,还是心情复杂地为此事定下了基调:“大唐风气开放,武则天只是内帏不修,并不能掩盖她的才能,知人善任,权不下移,堪称女中英主!”
群臣:陛下和娘娘也太大度了吧!她夺得可是李唐的江山啊!!!
殊不知,李世民想的更深一点,若不出意外,下一代皇帝定然还是李治,可是李治的儿子却没有一个能立起来的。
既如此,不如找一个能够延续国祚的太后临朝称制。
就像刘邦已经知晓吕后所行之事,却奈何不得她,因为若是没有吕后,汉朝也得二世而亡。
不过是权衡利弊罢了……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只有二张侍奉在侧。在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的支持下,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禁军统领李多祚等人诈称二张谋反,发动政变,杀死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
【史称神龙政变!】
武则天:“呵,狄公推荐的好人才啊!狄公都去世五年了,还能掌控朝代更迭,怪不得后人将唐朝恢复国祚的功劳加在你的身上!”
张柬之、桓彦范都是狄仁杰力荐才进入中枢的。
狄仁杰只能为自己看好的人才再说上一句话:“陛下掌权可以,二张弄权不行,请陛下明鉴!”
崔玄暐是武则天亲自提拔的,没想到他也会参与其中。
崔玄暐:“臣正是为了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才不得不如此行事。”
武则天心中恼火,却又发泄不出来,不免郁闷不已。
【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终结,李唐王朝提前复辟,朝政制度重新回到唐高宗时期。】
【退位后的武则天居住在上阳宫,继位的中宗李显对母亲十分孝顺,晨昏定省,不敢懈怠。还为母亲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评论区
“张柬之五人的行为为人称道,但他们五人的下场却并不好。”
“他们虽然杀了张氏兄弟,将武则天逼回后宫,却放过了武三思等武氏子弟,为他们之后的下场埋下伏笔。”
“武则天对李显道:我将你召回京城就是要将皇位交给你,张柬之等人为了从龙之功,逼迫你发动政变,他们根本不是真的为你着想。”
“自此,李显依旧重用武氏子弟,并不信任神龙功臣。”
“武则天用一句话为自己报仇雪恨!”
“武三思勾结韦后,把持朝政大权,张柬之等人眼看着武后之事将要重演,劝谏皇帝除掉武三思,武三思与韦后反告张柬之等人图谋不轨。”
“李显将五人明升暗贬,封为王爵,调往外地,剥夺宰相权利,五人在离京之后被武三思派出的刺客刺杀,先后死于非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