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武则天还主持编撰了农书《兆人本业》,对此后的农业影响极大。”
  【武则天掌权之路便是与门阀士族对抗之路,从北周到唐朝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关陇贵族已经变成了既得利益的保守势力,只有将他们赶出政治舞台,大力扶持庶族寒门,才能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北周、隋朝、初唐无数人被天幕的话创到。
  如北周八柱国、隋唐开国功臣等贵族集团都对此很是反感。
  只有三朝的帝王赞同此言!
  【武则天为了扶持庶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以朝廷名义派遣使者专门到各地搜罗人才,由皇帝亲自考核,这便是制举与策问的由来。凡是考核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
  评论区
  “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她还诏令天下百姓可以向朝廷自荐,以免举荐有所遗漏。】
  【又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增加了考试科目,增加了录取人数,还创造性的增设了殿试制度。设置武举,选拔优秀的统兵人才!】
  评论区
  “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武则天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虽有滥竽充数,但真才实学者更多!”
  “(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凡是有能力的都能得到升迁,无能之人则会被贬黜。”
  “后来开元盛世的文臣武将,无不是武则天时期选拔的,比如开元名相姚崇宋璟,这是与房谋杜断并称的大唐四大名相。”
  “就连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也是通过武举崭露头角的!”
  李世民暂时忘记了武周朝带来的麻烦,对武则天的改革措施极为欣赏。
  他当即下令:“本朝也要实行殿试、武举!”
  不等其他人提出反对意见,李世民又装作无意道:“难道朕的满朝文武还不如一介妇人有政治眼光!”
  长孙无忌:那是一般的妇人吗!那可是千古唯一的女帝!
  李治则更加直接,“媚娘的政策利国利民,提前几十年实行也无不可。若是谁阳奉阴违,不免想想数十年后的安史之乱!”
  李治向来乾纲独断,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出反对意见。
  ……
  【通过对庶族的扶持,五品以上的官吏都能实现阶级跃升,中唐以后出现了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局面,士族与庶族的界限逐渐消失,只要是姓郑的都自称为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
  第308章 则天武皇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的制度,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对于贪官污吏,不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武则天对为官清正,刚直不阿的大臣十分器重,屡屡提拔。】
  【就连对女子掌权持批评态度的《资治通鉴》都评价: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武则天默念:“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写的真好!”
  李治想起天幕对自己的评价——二十年无人敢犯颜直谏,不由得有些汗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