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裴行俭出身世家大族河东裴氏,他的父亲是隋朝光禄大夫裴仁基,兄长是隋末名将裴行俨。贞观年间,裴行俭参加明经科考试,顺利中举,入朝为官。】
  评论区
  “永徽初年,裴行俭任职长安县令,因反对废王立武,与长孙无忌等人密谋对策,被贬为西州长史。”
  “之后,裴行俭历任安西都护,在任期间,深受西域各国敬重,这也是他能够顺利平定西域的一大原因。”
  “裴行俭的伯乐便是当时名将苏定方!”
  “苏定方十分看好这个年轻人,将自己的兵法倾囊相授。”
  “裴行俭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待,他继承老师的遗志,多次平定东西突厥叛乱,重置安西四镇,是高宗朝后期的著名将领!”
  “后来,裴行俭与苏定方双双配享武庙,史称:儒将之雄!”
  ……
  【裴行俭字守约,一生最为重视承诺,却在晚年失信于人,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从此称病不再露面。】
  【东突厥的复国浪潮影响了西突厥,公元682年,西突厥再次反叛,高宗任命裴行俭为行军大总管,兵分三路进攻西突厥。但裴行俭尚未出师,便病逝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岁。】
  评论区
  “王者里面的百里守约便是以裴行俭为原型塑造的人物。”
  “裴行俭有识人之明,他提拔的副将都成为后来独当一面的名将。”
  “他还是唐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
  李治不吝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只要能挽回忠臣之心。他亲自下诏,将时任安西都护的裴行俭召回京城!
  苏轼:“孤军深入,兵不血刃,擒拿贼首,堪称文武兼备!”
  算起来,裴行俭也是苏轼的祖辈,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唐初诗人苏味道,而苏轼正是苏味道的第十一世孙。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间,唐朝的疆域达到了巅峰,东起朝鲜半岛,西临里海阿拉伯帝国,占据半个中亚,南边到达了越南的北部湾,占据半个越南。北部越过了贝加尔湖,占据整个蒙古!国土面积多达1237万平方公里!】
  平行时空的统治者们拿出了自家的舆图与天幕上的唐朝疆域图进行比对。
  对比太过惨烈,大家都不想发表意见——
  尤其以秦始皇和宋太祖为最!
  始皇抚摸着尚未属于大秦的广大国土,心中壮志激荡,“唐朝的国土面积相当于四个大秦,如此广阔的天地,何愁军功爵制无地可封!”
  宋太祖赵匡胤红着脸道:“偏安一隅的大宋有何资格自称中原王朝,继承盛唐国祚!”
  ……
  【高宗末年,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在吐蕃和突厥的侵扰下逐渐减弱,大唐的羁縻国也纷纷叛乱,而唐军疲于应对,这是封建王朝统治能力的极限……】
  李治:“天幕说的对,封建王朝的统治是有极限的……朕拥有的国土虽大,却无法将自己的命令传达到每一个郡县,这进一步增加了治理地方的成本。”
  李世民:“稚奴虽打下了大大的版图,却没有整体的规划。”
  房玄龄:“控制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治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